导语:聚焦两会,“雾霾”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破解“十面霾伏”、保障呼吸安全已成全民期待。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能源、环保的问题尤为引人注目。在气候变化的背后,二氧化碳正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元凶”。
从黑色到绿色,从高碳到低碳,一个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新时代”已悄然向我们走来。制造业是服务于人类社会多方面、各领域的横断科学技术,它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消费者、企业、各行各业,甚至整个国家都将不得不放弃建立在碳排放基础上的现有“高碳”式消费方式,而转向新的、污染较小的“低碳”的替代方式。
制造业在制定“低碳经济”规划时,必须要考虑产品生产过程或技术开发的全寿命周期。即从设计开始、到原料采购、到生产工艺、到生产流程、再到仓储运输、制成成品、直到产品报废与有效回收。这是“低碳经济”企业不同于“高碳经济”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以工业领域广泛运用到的压缩空气系统为例,按市场上现有的先进技术平均节能率30%来计算,一台空压机产生的节能效益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电费100多万元、节约780吨标准煤、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见,空压机节能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在碳交易市场,它除了为企业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提供双重优势:其一,帮助企业提前完成自身节能目标;其二,为企业创造更多碳交易筹码。
英国《斯特恩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值将达每年5000亿美元。发展低碳经济将创造大量市场机会。一是开发低碳产品、服务和技术;二是大力支持节能产业;三是预防和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四是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等。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急需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仍然面临相关政策缺失、计量监测体系不完善、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项瓶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碳排放权分配问题,如何在分配中兼顾公平和效率至关重要,而这将关系到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能否最终形成。制造业间接碳排放比重高,作为消费者,制造业减排将直接降低电、水、气等行业的直接碳排放,其细分行业众多,产品、工艺和装置千差万别。借鉴欧美经验,并结合国内七大碳交易试点省市实际,深圳探索建立了制造业碳配额分配方法,独立开发了间接排放源核查方法学,并将其应用于制造业企业配额分配的实践中,取得了绝大多数企业的认同和支持。依据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进行制造业企业的配额分配。建立了电子化的企业碳配额申报与分配系统,鼓励、引导企业全程参与,通过自主选择获得碳配额。深圳采取的这种电子化、企业充分参与的配额分配方法,不仅高效透明,而且避免政府和企业“一对一”谈判所导致的配额分配过于宽松的风险。
碳交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惩罚排放,而是给减排提供激励机制,建立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指标交易平台。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已着手启动生产型企业的碳核查、碳测算、碳清单等基础工作,以摸清重点排放源,开展企业碳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上海碳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对行业碳盘查计算和统计过程的分析,把特定行业的碳盘查开发成组件,实现计算和统计的简单化和高效化,给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数据的支撑。目前所开发的软件是面向全部行业的通用性软件,各个行业的模块核算是根据国家标准设定的。根据目前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软件的推广效果比较好。
2013年,国家启动了碳交易试点省市。截至目前,5个碳交易试点已经正式上线,重庆、湖北两个试点也将于今年挂牌交易。预计2015年有望建成全国性碳市场。面对国内碳市场发展形势,制造业需要采取切实行动和措施,提前做好准备。
第一,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性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印发关于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将被强制要求提供碳排放数据。从制造业自身来看,也要提前为应对强制减排做好准备,首先需要摸清家底,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的低碳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提升企业低碳竞争力。
第二,研究企业碳减排潜力及减排成本。在企业碳排放统计和核查的基础上,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碳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明确企业实施减排的重点或优先领域。
第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和储备。企业要想在未来碳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关键要依靠技术进步。对于制造业,要进一步提高智能装备、高效电机等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研究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等。
第四,提升企业碳交易方面协同管理能力。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对制造业经营管理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考虑碳排放约束,要研究碳市场环境下的发展策略和投资规划,考虑碳价的影响及碳资产管理等问题,这就涉及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第五,关注国内碳市场发展,积极参与碳交易。国内碳交易市场试点城市正稳步推进,制造业也要积极参与其中,研究碳市场对自动化技术的影响及市场规则。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发展,制造业可开展碳排放配额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交易品种的买卖活动。
总之,碳交易的开展将对制造业生产、运行和管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企业需要从战略角度出发,提早准备、谋划未来。通过参与碳交易这种方式,企业在节能的同时,也能取得相关的收益,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这样企业积极性更高,而且运行更加市场化,相信未来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