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频道

娓娓工业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传动网 > 技术频道 > 技术百科 >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理论、分类及特点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理论、分类及特点

时间:2024-03-05 16:32:06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导语:​并联机器人,英文名为Parallel Mechanism,简称PM,可以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

       并联机器人,英文名为Parallel Mechanism,简称PM,可以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

  高速并联机器人的研究最早追溯到 Clavel 博士于 1985 年发明的 Delta 机械手。该机器人主动臂由外转动副驱动,从动臂为平行四边形结构,末端执行器可在工作空间内实现 3 维高速平动。

  研究理论:螺旋理论

  螺旋理论是空间机构学研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尤其是近20年来在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燕山大学的黄真教授是我国研究与应用螺旋理论最早的学者,在他的专著中详细系统地介绍了螺旋理论及其在机构学中的应用,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螺旋理论在机构学特别是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发展。而北京交通大学的方跃法教授创造性的利用螺旋理论解决了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构型综合解析分析的难题,加速了螺旋理论应用的普及。

  在21世纪初的这二十年,随着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研究的热潮,螺旋理论受到众多机器人学家的青睐。国际上几乎三分之一以上研究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的文章采用了螺旋理论的方法,可以说螺旋理论已经成为了机器人机构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并联机器人特点

  并联机器人的特点呈现为无累积误差,精度较高;驱动装置可置于定平台上或接近定平台的位置,这样运动部分重量轻、速度高、动态响应好。详细表现如下:

  (1)无累积误差,精度较高;

  (2)驱动装置可置于定平台上或接近定平台的位置,这样运动部分重量轻,速度高,动态响应好;

  (3)结构紧凑,刚度高,承载能力大;

  (4)完全对称的并联机构具有较好的各向同性;

  (5)工作空间较小;

  根据这些特点,并联机器人在需要高刚度、高精度或者大载荷而无须很大工作空间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联机器人分类

  从运动形式来看,并联机构可分为平面机构和空间机构;细分可分为平面移动机构、平面移动转动机构、空间纯移动机构、空间纯转动机构和空间混合运动机构。

  按并联机构的自由度数可分为2自由度并联机构、3自由度并联机构、4自由度并联机构、5自由度并联机构、6自由度并联机构。

  其中6自由度并联机构是并联机器人机构中的一大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得最多的并联机构,广泛应用在飞行模拟器、6维力与力矩传感器和并联机床等领域。但这类机构有很多关键性技术没有或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比如其运动学正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以及并联机床的精度标定等。从完全并联的角度出发,这类机构必须具有6个运动链。但现有的并联机构中,也有拥有3个运动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如3-PRPS和3-URS等机构,还有在3个分支的每个分支上附加1个5杆机构作这驱动机构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等。

标签: 工业机器人

点赞

分享到:

上一篇:关节型机器人的优缺点和应用领域

下一篇:嵌入式开发是什么

中国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网站简介|会员服务|联系方式|帮助信息|版权信息|网站地图|友情链接|法律支持|意见反馈|sitemap

传动网-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全媒体“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网站客服服务咨询采购咨询媒体合作

Chuandong.com Copyright ©2005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奥美大唐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 14004826号 | 营业执照证书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