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从印度纺机工业的发展看印度纺机市场

时间:2008-09-20

来源:中国传动网

导语:印度纺织业规模巨大,在世界上是仅次于中国的纺机市场,而说到印度纺机市场,就不能不提到印度的纺机工业,从中可以看出印度纺织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中国设备的出口空间

  印度纺织业规模巨大,在世界上是仅次于中国的纺机市场,而说到印度纺机市场,就不能不提到印度的纺机工业,从中可以看出印度纺织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和中国设备的出口空间。   由于对2005年1月取消纺织品配额后的市场前景预期以及2004年7月税收结构的调整,给印度纺织服装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机会,2004~2006年的2年间,印度纺织工业产值以国内消费9%和出口15%的增长率达到520亿美元(国内消费341亿美元,出口179亿美元)。再加上在过去的4年里,印度国民经济8%~9%的增长速度也给纺织服装的国内需求注入了强劲动力,所以从2004年末开始,印度正式进入纺织行业投资的快车道,至07年底,印度纺纱能力达到3750万锭,各种织机193万台。   作为国家1/3外汇储备的来源,纺织工业产值愿景为在2011~2012年度达到1100亿美元(国内消费600亿美元,FOB出口500亿美元)。整个纺织工业产值期望达到16%的增长,印度在国际出口市场的份额有望从现在的4%提高到2012年的7%。但是现在看来印度纺织行业的宏伟规划实现起来有些困难。06年以来印度卢比对美元的快速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使得07年初的出口增长率降到11%,到07年中出口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再加上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印度纺织行业发展的快车开始刹车。08年,又受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及其国内11%~12%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同中国国内情况相似,印度纺织行业开始进入冬季。然而,凭借其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随着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印度纺织工业将重回发展的快车道。   印度纺机工业的现状   目前,印度纺织工业在印度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拥有250个整机和近500家备件及附件生产厂,可以提供部分质量过硬的设备、组件及零部件,许多公司具有接近国际标准的产品设计、加工技术和生产能力。   印度纺机行业的产能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印度纺纱类设备的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而且在近3年是大大超过了总产值的50%,说明其纺纱行业是纺织行业的龙头,并且在05~07这3年里进入大发展。纺织机械有显著增长,05~06年度产值从04~05年度的3.91亿美元增加到5.14亿美元,实现了31%的增长而达到最大产能的63%,06~07年度这种趋势得到了延续,达到6.35亿美元,有24%的增长和74%的产能利用。其它纺机行业发展相对较慢,如果要前后配套,将来这些行业也会有大的发展。   行业进出口数据和市场覆盖   在过去35年里,印度的纺机产品也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近几年平均每年出口额为1亿美元,约占总产量的25%~30%,主要市场是南亚、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竞争尤为激烈。从进口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印度市场对纺机的需求增加,但本土制造设备的市场份额却是逐年下降,出口增长缓慢,说明产品竞争力在减弱。   印度纺机行业的技术水平   棉纺行业:在纺纱机械领域,多年以来,通过和世界著名的欧洲生产商合作生产,如德国的特吕茨勒、瑞士的欧瑞康、立达、意大利的Savio,再加上日本丰田、瑞士立达细纱机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以及和特吕茨勒、青泽等著名纺机厂商的合资生产,使得印度整个纺纱领域的技术水平都很高,按照印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8~2012年),纺纱行业还需要新增2900万纱锭(含800~900万锭改造),这意味着一年需要500万锭的量。即便07~08年度印度纺纱行业的发展不走下坡路,经过近几年的产能扩张后,以LMW为主的本土纺纱设备就基本足够供应市场了,所以现在印度在纺纱机械领域无论从产品档次还是数量上都具有很强的自给自足能力。   化纤行业:印度的化纤工业在过去也有长足的进步,但主要的产能都集中在少量大型、超大型企业,所以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通常从欧洲进口设备。由于在该行业内缺少中小企业的支持,本地的化纤设备企业很难有所发展。   织造行业:印度在织前准备领域如整经、浆纱、倒筒,具有较为先进的水平并出口到世界各地,但在其它设备方面,特别是无梭织机,本土产设备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足,该行业也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发展。印度过去也有无梭织机合作项目,但由于市场缺乏需求以及大量二手织机的进口没有能持续下去,高昂的零备件进口关税也限制了本土化生产的发展,最终织机发展水平停留在引纬率450~750m/min的低端机型,而且只有5000台的产能。另外,分散的小型织造厂需求冷淡以及二手织机的进口使得印度本土织机制造厂很难在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大上一个台阶。   针织行业:印度本土制造商无论从技术水平和规模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市场需求的90%依靠进口,设备主要来自欧洲、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其中中国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印染后整理行业:在印染后整理领域,几乎所有类型的设备都有本土生产,并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性价比,例如,连续退煮漂及染色生产线已完全本土化,宽幅机也投入了使用。另外,还与许多国外知名公司合作,像Kusters、Erhardt+Leimer、Stock等。由于许多后整理设备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做的,机器质量要看所用的材料档次,如不同标号的不锈钢和不同品牌的电气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也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选择来订制。欧洲的生产商自动控制程度高,普遍趋向于以更低的浴比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印度本土的设备现在也能做到低浴比处理织物,从而降低成本。该行业除了一些用量少的宽幅设备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后处理设备,其它都可以本地生产。还有许多重要的部件和附件,也在本土生产并具有世界水平,如整纬器、导布装置等。但在毛纺染整设备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小,没有发展。   无纺布行业:印度国内对无纺布的消费量还不大,行业起步不久,本土设备生产商少,缺乏技术和规模。国内设备多从欧洲进口,近年也开始不断从中国进口性价比较好的纺粘、针刺无纺布生产线。随着其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基础建设的加快,未来几年对家用和工程用无纺布的用量预计会大幅增加。   存在的弱点   总的来说印度纺机工业缺乏自我研发能力,还是靠外来技术发展,织造、针织和高科技印染后处理设备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整个纺机行业生产布局比较分散,不利于产业聚集来扩大市场需求和投资,政府无心扶持。服装行业发展较慢,缺乏本地服机设备,配套能力弱,服装辅料和附件的生产也跟不上。经济的增长导致劳动力成本增长过快,加上技术工人的缺乏,行业要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是越来越困难。和我国相比,印度纺织行业规模还是偏小,不能支撑一个足够大的纺机制造工业。纺机制造生产集约化程度偏低,国产化配套能力弱,各行业发展不均衡。   印度纺机市场分析与展望   国家行业政策的支持   印度纺织业已经得到政府多项政策的支持,以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1999年执行的技术升级资金计划支持获得批准的项目可以享受5%的优惠贷款利率(通常年贷款利率为12~13%),06~07年在该政策下批准的项目金额近93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前7年的总和还多,说明在纺织市场好转的时候,该优惠政策可以大大刺激投资。该计划07年结束,但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得以继续执行。另外给织造行业20%和给印染后整理行业10%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也加大了相关行业的投资;在过去的两年里,织机在20%投资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市场供货量有10726台价值1.59亿美元。再加上纺机进口关税降低,出口型纺织企业进口设备的关税可以在出口退税中抵扣等鼓励措施的实施,使得印度纺机市场在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去年由于印度卢比升值影响出口,政府还为纺织出口企业出台了税收减免措施和货物出运前180天和运后90天的特殊授信。   产品与目标客户的定位   和世界纺机主要供货商相比,中国纺机合格出口商具有一定技术和成本的综合优势,但要注意产品定位。在印度客户眼里,供货商品牌价值按地区排序依次是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设备价格也应该是类似排序,所以中国产品的价格早已被客户定位于最便宜的位置。其实,中国产品处在这样的地位也是自己造成的,多数中国厂商并没有持续的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也没有对该市场的需求进行研究,往往没有长远的市场策略,都是短期市场行为,打入市场就算突破。要知道质量不过硬的产品进入市场后达不到印度客户的高要求,加上售后服务跟不上,最终只能选择放弃,造成对中国品牌的损害。印度不乏大的纺织集团,对设备的要求都较苛刻,由于多生产高端的纺织品,所以首先要求设备技术水平高、性能稳定、服务及时,其次才考虑价格因素。如果产品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好不要浪费金钱和时间在这种客户身上,否则既不能获得收益,又损失了名声;他们往往会购买拥有最新技术但非常昂贵的欧洲设备;如果价格有吸引力,他们也会尝试水平接近的其它设备,但技术要求却不愿降低。由于资金限制,还有很多中小纺织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设备投资,再加上生产的产品档次要求不高,他们往往会把选择设备的眼光投向亚洲;如果设备档次可以接受,再加上稳定的质量和经济的投资,必定会赢得这个市场。   机会与挑战   中国纺机企业在印度市场有很多机会:印度纺织服装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有提升的要求;由于自身经济和消费的发展以及可以预期的国际市场的好转,加上其国家纺织发展政策的支持,印度纺织业对纺织机械设备的需求会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中高档设备需求巨大,具有稳定质量和良好售后服务的中国设备会受到欢迎;中国纺织业的强大竞争力深深地吸引着印度的官员和企业家,对中国纺织业的探寻有助于印度纺织业对中国纺机设备的了解和兴趣;还有,在过去4年里印度纺织业在技术升级资金计划(TUFS)、固定资产投资补贴计划(capital subsidy schemes)以及其他财政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了大量投资,而印度国内纺机工业无论从规模和技术层面,只能满足30%的市场需求,70%主要从西欧和日本等国进口。   然而,要想进入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也面对诸多挑战。在织造、化纤、针织、无纺布领域,中国设备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印度本土企业,而是欧洲、日本的企业,设备性能有一定差距,不是同质竞争;而在印度本土企业比较强的纺纱和印染后整理领域,中国纺机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当地企业,双方设备性能差距不大,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在产品性能和价格上更胜一筹,很难取得一席之地,因为在售后服务环节上,海外企业几乎不可能超越本土企业。还有,近几年印度纺织工业的需求井喷使得本地纺机业扩大了产能,特别是在纺纱领域,使中国纺纱设备厂逐渐丧失了及时交货的优势。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也已经使得中国设备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小,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也越来越困难。欧洲和日本的著名厂商也正积极地寻求生产本地化,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范围。   总之,印度纺机市场对于任何希望拓展海外市场的纺机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放弃的,在这个市场上你可以碰到大部分竞争对手在四处寻找商机,扩大市场占有率。中国纺机企业在印度市场机会很大,挑战也很大,是否成功将取决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策略。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