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原创平台——专访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裁尚海龙

文:深圳市机器人协会 刘强2018年第三期

    商汤科技SenseTime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具价值的AI创新企业”。以20年人工智能科研技术为积淀,并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商汤科技建立了全球顶级、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是亚洲最大的AI研发基地;在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支撑了十多个垂直行业的AI变革。除了技术实力领跑行业,商业营收方面,商汤科技的市场占有率亦居多个垂直领域首位。目前,商汤科技已与国内外700多家知名高校、企业及机构建立合作,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Qualcomm、英伟达、本田、阿里巴巴、苏宁、中国移动、银联、万达、海航、华为、小米、OPPO、vivo、微博、科大讯飞、中央网信办等,涵盖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娱广告、汽车、金融、零售等诸多行业,共同推动AI对各行业的技术升级,引领AI时代发展大潮。为了更深入了解商汤科技,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特派记者对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裁尚海龙进行了专访,详细内容如下。

记者:请介绍一下“商汤”名字的来历。

    尚海龙:商汤从两个层次来解释:一、从中文的全面意思来说,像一个朝代的名字,这是因为2014年我们的创始人汤晓鸥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是关于机器识别的准确率首次超过人的眼睛识别率,这篇论文得到了一个投资机构关注,投资机构找到汤晓鸥教授,希望其能将这项先进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当中。汤教授成立公司,公司名要符合几个原则,第一个是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需要有中华名族的因子在里面,第二,它代表引领人类文明进步里程碑意义,因此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文字的出现把人类文明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文字的出现,让人类文明不仅仅是通过口口相传,而且可以记录下来,不一定是在纸上,也可以刻在龟板上,既可记录还可传播。文字的出现代表人类文明的进步,于是最初的创业团队考虑公司的名字叫甲骨文公司,但很遗憾,这个公司名已经被人注册了。那就看甲骨文诞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是商朝。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字体是汤这个字,发音是Shang,大概字体写出来就是今天的商汤,恰好机器视觉里面需要用一个SENSE,这个感知的时代就叫SENSETIME。SENSETIME和商汤谐音,这就是公司名字的由来。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字的出现能带来一系列文明的诞生,同时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朝开国时,农业、手工业、制造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当时世界文明中处于领先地位,也包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

记者:请介绍一下商汤科技的核心业务。

    尚海龙:商汤是2014年底成立的,在时间上来说还属于创业公司,但从规模上来说已经成了全球公认的人工智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如果专做人工智能来说,公司数量不多,能做到独角兽企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商汤是独角兽里面规模最大的。商汤的主要业务是聚焦于人工智能的视觉应用,机器视觉和计算机视觉是我们的强项。商汤不同于其它应用公司,你做了个听觉,他做了个视觉,这只是一个表象。竞争基本点在于谁是一家原创的平台公司。这里面两个涵义很重要,一个是原创,既然讲原创,那就是从头到尾完整的原始创新,操作平台是商汤自己写的,最后的应用是商汤自己开发的,落地也是商汤自己开发出来的场景,融入了各个行业,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原创公司。还有,它是一家平台公司,许多公司都号称自己是人工智能,用了别家的算法,用了开源的程序,做了一个就拿出去声称是产品转化,那么,这就不叫平台公司,他不具有完整的再赋能能力,只能算是做一件简单的应用,还没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产权,他只能算是一家应用公司,还达不到平台公司的标准。比如说手机里有很多应用APP,类似于安卓系统,APP只要搭建在安卓系统上才能发挥作用,这是我们的不同。

记者:商汤近三年的收获和成就有哪些?

    尚海龙:商汤三年半时间里,第一年主要是准备产品阶段,从论文到落地的产品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准备产品上花了很大的心思,第一年有千万级收入,第二年就达到亿级规模了,第三年,即2017年商汤已经完成了盈利,盈利的突破代表了公司能有稳步健康的造血能力了。商汤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去披露详细财务数据,但从复合增长率看属于几十倍的增长。从人力角度来看,现在商汤已经有了1500人的规模,在接近十个地方有分公司,其中有一千名研发人员,这个规模和体量属于亚洲第一。还有一个可以媲美世界的是,我们有150名博士,这规模已经占了员工人数的十分之一,超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标准,达到了行业巨头的条件,和谷歌、FACEBOOK这样的人工智能博士数量是相同的,都是百名以上。因此,商汤是一家世界级的具有原创能力的公司。第三方面,从影响力来看,更多媒体关注的是商汤估值和融资的变化。商汤完成了16亿美金以上的融资,如果一个公司的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就已经是独角兽,但我们真实拿到了的16亿的融资,这已经不是独角兽的级别,可以说是千里马了。商汤专利数量在快速累积,全球专利数量达到近千项,出版了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你不但可以为企业ToB去塑造,还可以把人工智能当一门知识进行传播,教给其它一些行业或企业。今年会有清华大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一起来开设人工智能课。在国际比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赢过了微软、谷歌等巨头。另外,商汤现在已经服务了700多家客户,过去的三年半时间只有700个工作日,平均每一天都能签订一家客户,商汤的研发人员超过一千名,但商汤的销售人员只有100名,极少的销售员完成了如此优异销售成果,这归功于商汤的研发走在了国际前沿,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记者:商汤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尚海龙:商汤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原创和平台两个点。高端人才聚集也是一个因素,另外,我们的应用速度非常快,工作平台已经赋能到18个行业也是一大优势。

记者:商汤是如何进行市场推广的?

    尚海龙:一是投资人的认可,多次融资的消息引起了市场对商汤的关注。二是客户的认可,在有了大量的案例之后,由客户的报道推广出来。例如小米手机、OPPO手机等发布,客户把商汤的优势技术作为一个亮点,成为客户品牌的一种竞争力进行推广,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还有要感谢谷歌公司等友商,他们通过对公众的人工智能教育,让公众对人工智能热情,使得商汤这样一家真正地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司,通过大浪淘沙的市场洗礼,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如果不是他们,我们现在这个阶段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教育全球市场。

记者:商汤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规划?

    尚海龙:我们在教育方面会做两方面的规划,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的赋能教育,教育本身是个行业,有公办、民办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我们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有全系列的方案、产品落地以及具体的执行计划。另一方面是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知识教给别人,等于培养一批教人工智能的老师,推出人工智能教材。今年有四十所学校将开课人工智能。

记者:您认为人工智能前景如何?

    尚海龙:作为从业者,我们坚定地看好这个行业。一方面,从现在的单体智能表现来看,已经改变了社会。从人脸识别改变了ToC端的很多相关形式,无论从机场交通领域等方面的变革、开户银行领域的变革,再到互联网服务、手机服务等带来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比较顶尖的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将会重构这个社会,一旦汽车进入无人驾驶,家庭不再需要汽车了,也不需要买车库,现在的建筑将会发生变化。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它可能释放出一大波人口红利,或者释放出一大波新的价值,劳动生产力提升40%以上。

记者:您对人工智能同行有什么期待?

    尚海龙:我们非常期待同行之间的合作,因为这个行业刚刚起步,不同于传统的行业,它具有两大特征。第一个特征,它利百业而不争。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个行业是一点价值都没有,但是它和其它行业结合释放出来的生产力的提升,产品的优化改革,生产过程管理的智能化等带来很好的经济价值。我们欢迎各行各业和人工智能进行拥抱、进行合作,持一个开放的态度。第二特征,它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无尽的可能性。无尽的可能性代表各个方向都能找到成功的机会,不同的方向,需要有AI从业者积极推动,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从业者跟商汤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这个时代和市场都是巨大的,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们能够坚持原创,打出中国品牌的人工智能。

记者:您认为人工智能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尚海龙:人工智能结合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第一个能力是要对行业的深度理解,要对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开放拥抱,只有这两方面结合,才能产生核心的变化,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举个例子,如果对手机行业理解不深,那中国手机品牌是没有出头之日的,会被其它国外品牌淹没。之所以还有一批研发中国手机品牌的人员,那是因为他们愿意去了解手机,愿意从设计、开发、功能等方面沉下心来做好手机的一批精英,这样才有起色。如果他们还能拥抱人工智能的话,这就要求企业家要对行业深刻洞察,同时还要有对新科技开放拥抱的态度。第二点,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希望大家有一个简单的起步,快速迭代的心态,如果你追求完美就有可能错过了一班车。如果能简单起步,快速迭代,人工智能就能不断发展。初期阶段的时候,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你得快速起步,因为小事都是困难,只有做才能到达。所以我们说做才能到达就是简单先起步,中间用迭代的方法去提升。

记者:商汤未来三年有何规划?

    尚海龙:商汤会不断深入去赋能百业,希望更多的行业能够享受到人工智能的阳光。首先,商汤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圈,就是和行业拥抱、结合,有的容易一些,有的难一些,简单的已经覆盖了,难的正在探索。第二,商汤会扎深自己的根。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像谷歌、FACEBOOK、微软等巨头都是要保护自己的未来发展,对我们来说竞争压力是相当艰巨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原创和平台的根扎深了才可以。一方面我们要扩圈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扎根行动。只有根扎得深,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才能引领产业的提升。只有把圈扩大了,才能知道真正的落地应用场景在哪里,我们未来要和哪些行业结合。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 第1期

    2025年 第1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 第1期

  • 2024年第1期

    2024年第1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1期

  • 2023年第4期

    2023年第4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3年第4期

  • 2023年第3期

    2023年第3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3年第3期

  • 2023年第2期

    2023年第2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