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松:以光赋能,点亮智造未来

文:文/刘恒2025年第二期

阳春三月,2025年光电产业首秀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于3月11号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拉开帷幕,以“滨松光电技术赋能 智能制造升级”为主题,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松中国)携多款光电器件新品亮相本届光博会,借此 机会,传动网采访到滨松中国工业自动化应用业务负责人吴佳哲先生,请他详细介绍了目前滨松在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上的重要 发展规划以及技术开发动向。
文/刘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品亮相,光彩夺目

智能制造,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向 前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光电技术产品 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在精准控 制、高精度检测等众多智能制造关键环 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年的光博 会现场,围绕智能制造而展出的各种光 电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因此成为了一道靓 丽的风景线。
作为全球光子学技术领域的领先 企业之一,以“滨松光电技术赋能智能 制造升级”为主题,滨松中国聚焦工业 自动化市场,在此次光博会上重点展示 了编码器用的L1664X系列小光点尺寸 LED、CMOS线阵图像传感器、激光位移 用的S17140 CMOS线阵图像传感器等系 列新品,以及无损检测、工业测温应用 等多种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充分彰显 出滨松在光电器件开发领域的深厚技术 实力。
对于工业自动化用户来说,更高精 度的控制性能是始终不懈的追求,而在 反馈单元中编码器的精度,直接决定了 整体伺服和运动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 在编码器这一细分应用中,滨松可同时 为透射型/反射型光学编码器、光栅尺 提供发射和接收光电器件。在今年光 博会上,滨松展出的新品L1664X系列
小光点尺寸LED,其光源发射尺寸仅为 φ55μm、φ155μm,发射功率一致性 高,更小的结构有利于根据客户需求与 PD等接收器进行集成,为定制化方案开 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此外,在接 收端,滨松则着重展示了两款CMOS线 阵图像传感器:S15611系列内置12位 AD转换器,支持快速读出(40MHz工 作频率)和SPI通信功能;S17140系列 则具备高感光能力,且支持binning输 出,全像素最高行频115KHz等特点;均 可有效提高线性编码器的绝对踪迹读取 精度。
另外,针对3C电子、半导体制造、 锂电池生产等激光位移传感器常见的自 动化产线应用场景,滨松在光博会上 展出的S17140 CMOS线阵图像激光位 移传感器,其创新之处在于将质心运算 算法集成于CMOS之中,并具备大像元 和高速率等特征,从而助力客户实现了 “高精度-结构简化-更稳定”这一研发 平衡三角,满足了用户对于更高的重复 精度、更快速的数据采集,以及更稳定 的温度特性的严苛要求,大幅降低了客 户设备的总体投资成本(TCO)。从实 验室测试结果表明(采用650nm激 光、满行频运行条件),该产品在保持 高线性度的同时,其重复精度可达到

45.png

46.png

<0.04μm,且实现了110KHz的满行频速率(非采样频率) 运行,有效解决了客户“痛点”问题,产品一经推出,就旋即 获得了一批市场头部客户的高度认可。


定制方案,精细服务

在工业自动化市场上,滨松可以说是“隐形冠军”的典型 代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滨松集团就已开始从事光科 学、光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公司的光电产品被广泛应用 于多种工业自动化生产现场。例如,在伺服市场上,大部分 日系头部企业以及国内多家本土代表厂商都是滨松的合作伙 伴;在激光位移传感器领域,滨松在基础通用型激光位移光 电器件市场的占有率接近过半;此外,滨松的高稳定焦点X射 线源无损检测方案也被大量运用在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环节。
谈到近一、两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发展,滨松中国 工业自动化应用业务负责人吴佳哲表示道:“光子技术是滨松 的核心,因此我们更多的是以光视角去看待产业发展,尽管国 内基础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与编码器应用已相当成熟,但随着国 内产品研发逐步进入‘深水区’阶段,客户关注的焦点正由‘器件 怎么用’转向‘器件怎么用好’,他们更注重器件底层技术的创 新,期望能够通过更精细化的调整,以实现产品性能的超越 和更大的竞争优势,而这些正是滨松的技术优势所在。”
以光学编码器的开发为例,滨松目前可提供全系列收发
光学器件,涵盖Si PD、PD+IC、LED及CMOS等,满足不同   的应用需求,并且通过掌握编码器收发器件的全流程核心工   艺,确保产品具备高品质和一致性,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也   能保持出色的性能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厂家的码盘   设计各有差异,光入射后不仅传递光强,还携带特定的光信   息,这就要求接收器件必须能够具有识别特定信息的能力, 因此,现阶段越来越多厂商提出了“围绕方案选择核心器件” 的定制化、差异化、精细化开发需求。
为此,滨松坚持“用光子技术助力客户提升产品性能”, 全力支持编码器厂商高灵活度的定制研发工作。据介绍,滨 松目前可根据客户要构建产品的具体规格,提供针对性的光 IC 、CMOS等定制服务,以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精细化开发 要求,其中包括:
· 反射式编码器的光IC定制(PD+LED集成),依托先进 的芯片集成技术,客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输出信号类型,实 现更高的系统性能和精准控制;
· 采用通孔技术(MEMS处理),在IC芯片中心可形成通 孔,使LED得以安装在于PD相同的表面高度上,有效降低整 体芯片厚度,推动器件小型化设计并提升集成度;
· CMOS图像传感器定制,针对编码器对CMOS的特殊需 求,可实现对于像素、间距、感光能力等关键参数的定制调 整等。

47.png


协同创新,追光向上


伴随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进程的加速,工业自动化市场对 于高性能运控及检测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面对这一发展机 遇,滨松中国正基于集团总部强大的研发资源,在光电编码 器、激光位移测量等细分领域中,积极与市场头部厂商展开 紧密合作,不断深化对应用需求的理解,与客户协同创新, 共同开发针对特定生产场景的光电定制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致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智能制造升级。
展望未来,滨松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规划已逐渐 清晰,在接下来的一至两年内,滨松将坚持定制化与标准品 并重的路线,一方面,持续优化和扩展PD+IC产品线,加快丰 富产品矩阵,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满足更高要求的编码 器应用需求;同时在CMOS领域不断推动技术革新,提升探
测器性能和集成度,确保在激光位移测量和编码器应用市场 上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在定制化开发上,滨松将利用 长期积累的光电技术优势,融合定制化与标准品策略,实现 定制化解决方案与标准产品的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灵 活、高效的应用选项。
“我们希望能够与更多对技术精进提出高要求、以提升 产品竞争优势的国内厂商开展合作,”吴佳哲总结道,“滨松 强调的是以技术为先导,以光子学为切入点,在器件端协助 客户解决应用难题,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产品性能的 突破;而实际上,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鞭策,不断驱动 滨松内部加快技术迭代,推出更多符合市场应用的光电器件 产品和方案,和我们的客户一道,携手拓展光电技术在工业 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边界。”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