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驱动为基石,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循环
文:浙江锐鹰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铭 2024年第四期
浙江锐鹰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郭铭
智能制造升级的核心是围绕更高精度、更高柔性、更高效率、更加安全等关键要素;而“数字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则是实现数字化工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其中,传感器就像场景化控制的一双“眼睛”,它是数据化交互的感官,作为一种测量、监测及反馈系统,对于制造业的进步尤为重要。
近几年,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完善,在各个细分市场中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品牌,共同推进国产传感技术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大部分国产传感厂商推出的产品主要还是以中低端应用为主,在中高端应用方面,仍以国际品牌占优,这也是今后有待国产品牌厂商进一步发力的领域。
面对国内特殊的商业环境,对于现阶段大多数国产传感器厂商来说,的确充满着挑战性,一方面他们既要保持长期主义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面对当前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因此,如何实现在新行业、新产品的快速突破和产品转化、如何定义符合用户需求的差异化产品力、避免一味地同质化竞争,才是关键所在。
当下,我个人认为,国内品牌应首先重点做好应用型创新,在局部实现跟随或者超越,以谋求逐步突围和进步。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需要重点从以下五个维度做持续的提升:
一、要有战略耐性,坚持对基础技术的研究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力,未来才有资格获取更大的“蛋糕”,否则就如同井底之蛙,“卷”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二、要实现以“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深入应用场景,真正识别和解决客户“痛点”,客户的需求不仅是价格,更是“价值”;三、这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对供应链的管理和对服务的管理,即如何高质量地批量交付、如何更快地解决问题等;四、应注重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提升,保证合理的利润,保持研发投入力度,形成良性的企业发展循环;五、要重视业务,更要重视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企业打的是持久仗,靠的是组织能力,华为讲的——“人力资本的增值优先于销售”,我个人非常认同,企业高管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招聘人才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上。
作为一家年轻的国产传感器技术企业,锐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致力与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传感技术稳步向前。2024年,针对普通编码器往往需要更换电池,从而增加运维成本、影响设备工作效率这一应用难点,锐鹰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让大部分行业都能用得起无电池的编码器,使得机械多圈编码器替代电子多圈编码器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其次,如何满足更高精度的场景需求,也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基于光学平台,实现更高精度的技术突破,目前锐鹰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基于非光学平台,如何即可以提升产品的耐受性,又可以实现高精度、高动态响应,我们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并在半导体、机床、3C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此外,以行业为主线来开发传感器解决方案,也是锐鹰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块业务目前还在孵化的阶段,但在技术上我们已经达到了核心性能可对标国际品牌的目标,预计在2025年会有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展现。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