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据
-24.0%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公布了2024年前3个月日本工业机器人新订单和产量方面的会员数据。数据显示,新订单同比下降24.0%至1582亿日元,连续第六个季度同比下降;产量连续第四个季度下降,下降25.0%至1626亿日元,季度降幅为近10年来最大,且两个数据都没有见底的迹象。
总出货金额同比下降21.5%至1732亿日元;总出货量同比下降31.7%至45535台,这是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下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向日本汽车行业的出货量略有下降,但半导体行业整体低迷,向电机行业的出货量大幅下降。
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7.3%至1202亿日元,出口数量同比下降36.5%至29772台。除了对中国的出口缺乏动力外,出口到焊接领域的总额也大幅下降。
在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各种风险背景下,全球对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未来一些应用的投资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将继续严重影响增长前景。
9.4亿美元
根据IDC发布的《协作机器人创新应用分析,2024》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用户在协作机器人的市场支出超4亿美金,到2027年将增至约9.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实现22.6%的快速增长。
现阶段,协作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加工、光伏锂电、食品饮料、生物医疗等行业,正成为推动该行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因素。
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专注于协作机器人产品技术研发的厂商,也有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积极推出协作机器人品牌产品。总体来看,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已经展现出重要表现,技术产品创新迭代,解决方案丰富完善,市场拓展不断取得成绩,其中,遨博、大族、达明、艾力特、节卡、珞石、越疆等品牌都是目前国内市场的佼佼者。
+33.8%
根据国家工信部下属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速33.8%;预计至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将突破万亿元大关,2023-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0%。
低空空域一般指的是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空间范围,低空经济产业链较长,涵盖多个领域。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主要环节。其中,低空制造作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低空飞行汽车、物流无人机等航空器的设计、研发、制造等环节。低空飞行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包括低空飞行汽车、物流无人机等航空器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服务。
+13%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电动汽车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乘用新能源汽车(BEV+PHEV)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BEV)销量同比增长7%,油电混合(PHEV)销量同比增长46%。
中国市场依然领衔全球乘用新能源汽车市场,美国和欧洲紧随其后。中国BEV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28%,而美国的同比增长率仅为2%;美国的电动汽车总体销量有所增长,但BEV销量同比下降了3%。
细分到销量上,特斯拉销量虽然同比下降了9%,但是重新夺回了BEV销量冠军的宝座,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集团和大众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大汽车制造商中,只有比亚迪实现了增长(同比增长13%),而特斯拉和大众则分别环比下降9%和4%。比亚迪出口了近10万辆电动车(包括PHEV),同比大幅增长152%,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907亿美元
英特尔与研究机构IDC于中国台湾联合举办亚太地区人工智能(AI)趋势洞察分享会,展示亚太地区8大市场AI发展情况,并对未来AI技术走向提出前瞻性预测。
IDC报告显示,亚太地区AI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预计到2027年,本区域AI支出将达到907亿美元,2022年至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8.9%。报告指出,尽管生成式AI是目前火热的议题,但亚太地区企业在AI支出中,仅有19%用于生成式AI,81%用于预测性AI和解释性AI应用。企业对于投入AI的期待已产生变化,2023年受到通货膨胀影响,企业希望借助AI实现改善与降低成本,但在2024年后,企业更加重视通过AI创造更多附加值与营收机会。另外,约有70%的企业看好生成式AI创造新价值。
此外,受到信息安全与保护议题,以及特定即时性应用需求增加,边缘AI的崛起将推动迈向混合AI时代的来临,预计到2025年,全球企业将有75%的数据在边缘生成和处理。
49.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制造业延续温和复苏趋势,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微幅下降,连续两个月略低于50%。
分区域看,5月份,欧洲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创2023年2月以来新高。数据变化显示,欧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较为明显提升,欧洲经济有边际改善的迹象。美洲制造业PMI为49.1%,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低于50%。同期,亚洲制造业PMI为51.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但连续3个月在51%以上,显示亚洲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趋势,恢复韧性相对其他区域更好。
今年前5个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7%,好于去年同期,但仍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基于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逐步复苏,但地缘政治冲突、各国经贸政策的不确定性、债务困境以及通胀压力等,仍是扰动全球经济与贸易复苏的不稳定因素。
+81.8%
6月6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自今年4月14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从汽车、家电等产品的销售来看,1-5月,全国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同比增长81.8%。
以汽车市场为例,5月份,全国乘用车零售量约168.5万辆,环比增长约1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约79万辆,占乘用车总体零售量的比重达47%;报废机动车回收量57.7万辆,同比增长48.9%,环比增长16.2%。
在汽车以旧换新方面,截至目前,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已突破4万份,呈现出加快增长态势。具体来看,4月27日,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收到全国第1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到申请量突破1万份,用了25天;从第1万份申请到第2万份申请,用了7天;再到第3万份申请,仅用了4天。
行业
中国传动网与励展博览集团携手打造智能自动化一站式展示平台
5月21日,中国传动网与励展博览集团在深圳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就战略项目智能工厂及自动化技术展览会Smart Factory & Automation Technology Expo(以下简称“S-Factory Expo”)正式达成合作,并由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李雅仪女士、中国传动网董事长苏美萍女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S-Factory Expo,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与励展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NEPCON ASIA亚洲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览会的同期展会项目之一,将于2024年11月6-8日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将全面呈现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与物流、运控/传动/视觉配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及先进自动化解决方案;并与励展旗下汽车、电子、屏幕、新材料四大产业旗舰展同期举行,打造160,000万平方米的超级展会,为业界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智能与自动化行业盛宴,汇聚无数行业精英,开启技术创新及合作商机,共同见证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新浪潮。
电动车牵引逆变器第一季装机量下降,中国Tier 1强势崛起
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因受电动车传统淡季影响,2024年第一季全球牵引逆变器装机量为522万套,相较于2023年第四季的714万套,季减27%。其中,纯电车(BEV)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占比为48%,季减5%;而油电混合动力车(HEV)及插电混合式电动车(PHEV)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则从47%提高至52%。
在供应链方面,在中国国产替代的战略下,全球前五大的牵引逆变器Tier 1中,已有比亚迪及汇川技术两家中国企业。其中,比亚迪的逆变器属于自研自产产品,用于自家车型,汇川技术深耕理想、小鹏、小米等新创新能源车厂。此外,华为的市占率已连续三季季增1%,未来能否进入前五大供应商值得观察。整体而言,第一季包含比亚迪与汇川技术在内的中国占比为34%,由欧美日Tier 1主导牵引逆变器的局面已被打破。
TrendForce预计,BEV第二季的牵引逆变器装机量可能持平或最多小幅增长,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将以均分的形式持续推动牵引逆变器装机量。整体来看,第二季牵引逆变器市场将告别淡季,小幅回暖,预估装机量季增约10%至20%。
国际机床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大陆跻身全球第二大出口国
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不佳,尤其是俄乌、以哈等局部冲突的升级,加上日圆持续贬值,使得今年全球机床行业市场陷入低迷状态,预期整体景气好转将会延后。
对比2021年初﹐截至2024年4月底﹐日圆贬值幅度高达53.61%﹐随着日圆的持续贬值,使得日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突显;而与此同时,2023年中国大陆切削中心机床的出口单价为每台约4万美元,在中低端市场上更增添了性价比优势。
据报导,今年前三月,中国大陆机床出口的平均单价已提升到6万美元左右,这对中高端产品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且中国大陆也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二大机床出口国的位置,仅次于德国。
另据悉,去年全球前十大机床出口国和地区中,只有日本(-8%)和台湾地区(14%)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
总投资1.2亿美元,日本多摩川精密电机项目落户江苏太仓
近日,日本多摩川精密电机项目签约落户江苏太仓高新区。该项目主要进行工业自动化精密电机和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等精密部件的生产和加工,总投资1.2亿美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5亿元。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多摩川精密电机(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川宏光等多位领导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对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表示祝贺。多摩川精密电机(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小川宏光表示,多摩川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公司将进一步深耕太仓,不断拓展产品领域,努力将太仓打造成企业面向中国市场和出口全球的中转基地。
日本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主要生产精密电机和伺服马达,产品除装备制造、汽车领域外还涉及航空航天领域,是全球最大的编码器制造商,也是日本三大微电机厂商之一。多摩川精密电机(苏州)有限公司由日本多摩川精机株式会社投资设立,主要从事直线和平面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开发、制造和销售,客户包括瑞士ABB、德国KUKA、舍弗勒等知名企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2MDUwNjA5NA==&mid=2247547689&idx=1&sn=b5c3cdfba5841b94d169a75c0922085e&chksm=fd22ddb0ef79ce41f027e4c006beb1d1f449cfa6b0649ee6cb1034aa437d7d793362f65944c7&scene=27
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将增长至466.8亿美元
据Technavio预测,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2024年至2028年间增长至466.8亿美元,在预测期内,该市场将以7.7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以技术迅速发展为特点,它支持了包括电动汽车、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以及5G网络、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等新兴技术在内的多个行业发展。
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包括需要无尘环境和精确的数据传输,也包括SiC晶圆需求的激增和光刻设备限制的加剧。汽车和消费电子等关键行业推动了主要半导体中心的扩张计划。EUV光刻设备、IC架构、存储器以及低成本设备是关注的焦点。超薄二氧化硅、安全存储器、加密硬件、3D IC制造以及功能集成是塑造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微型设备、电子产品和IC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云计算技术、5G网络、互联车辆和硅晶圆都在影响着前端市场。中国芯片制造商、芯片代工厂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中控技术发布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
6月5日,以“开创时代,引领行业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控全球新品发布会在新加坡圆满举行,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Universal Control System)、流程工业首款AI时序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两款颠覆性新品正式发布并全面开启产业化落地应用。来自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流程行业顶级企业、跨国组织及学会/协会代表等近300位业内同仁齐聚现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浪潮下流程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控技术董事长、总裁崔山以“Embracing AI to Make Industry Smarter”为主题向全球客户全面介绍了中控技术的发展历程、业务布局、核心优势及市场情况等,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中控技术通过构建业内领先的“1+2+N”智能工厂新架构、打造“4大数据基座+1个智能引擎”为核心产品技术体系,布局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业务,深化国际化进程,携手全球伙伴共建AI生态,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以“AI+安全”、“AI+质量”、“AI+低碳”、“AI+效益”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工业AI发展之路,成为全球工业AI领先企业,用AI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
雷赛高性能伺服关键技术荣获深圳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2022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揭晓,由雷赛智能和雷赛软件联合申报的“高性能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经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励委员会专家评审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被誉为深圳科技界的“奥斯卡”,旨在对完成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反映深圳科技创新的成色、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进行褒奖。此次获奖充分体现了雷赛的高性能伺服技术研发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对雷赛优质产品服务客户批量产业化的认可。
雷赛作为国内运动控制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是目前行业内少数几个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运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本次获奖的“高性能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基于雷赛二十余年的运动控制技术积累和现有条件开展,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国产高性能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高性能伺服系统技术水平,满足先进制造业的市场需求。
ABB联合众多企业发起互操作性计划
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创始成员 ABB(包括贝加莱)、凯捷、微软、罗克韦尔自动化、施耐德电气(包括剑维软件)和西门子宣布合作开展一项新计划——Margo,以实现工业物联网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
Margo 计划由 Linux 基金会主办,并向更多相关方开放,其名称源自拉丁语“边缘”一词,将为工业生态系统边缘层的应用、设备和协调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定义机制。特别是,Margo 将非常轻松地使任何生态系统成员的应用程序都能在任何其他成员的硬件和实时运行系统之上运行和组合。Margo 旨在通过现代而敏捷的开源方法兑现其互操作性承诺,这将为工业公司在复杂的多供应商环境中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带来更高的灵活性、简便性和可扩展性。
ABB 过程自动化首席技术官Bernhard Eschermann表示:“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掌握效率、灵活性和质量是当今工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数字化可以帮助实现这些优势,但数字生态系统需要一个强大、安全且可互操作的边缘框架,连接运营和信息技术。对于长期倡导开放式自动化系统的 ABB 来说,推动像 Margo这样的前瞻性合作计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无锡弓望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
近日,无锡弓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由中芯聚源、弘晖基金、上电科基金和成都思佰益基金共同投资,老股东红杉中国追加投资。本轮资金,无锡弓望将用于加强电感式位置传感器的研发、提升其制造能力及拓展市场规模,希望通过加速产品的布局和生产规模的扩张,提升自身在全球位置传感器(编码器)市场的影响力。
无锡弓望成立于2023年1月,旗下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杭州弓望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弓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大规模生产电感式位置传感器的企业,无锡弓望研发、生产的多种精度和结构的传感器产品,可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关节、工业伺服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未来则致力于人形机器人、超精密转台、线性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
据报道,电感式编码器市场潜力正逐渐爆发。根据权威机构预计,到2029年,电感式编码器市场将达到2.82亿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74%。
芜湖清能德创伺服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隆重开业
近日,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清能德创”)伺服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开业典礼在安徽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盛大举行。
据介绍,芜湖清能德创伺服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占地28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基地于2024年5月投产,将建设成清能德创的研发和系统测试中心、伺服驱动产品生产中心、伺服电机产品生产中心,实现自有厂房制造产能翻番,是清能德创增资扩产、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布局。
清能德创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波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芜湖清能德创成立六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未来,清能德创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创新,加速工业机器人及整个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Q1MTU4Mg==&mid=2652442228&idx=1&sn=1edecc837a2b9682751671a97e0db760&chksm=bda93c658adeb5734a6e75cb106c2cd4e35987d257aef29a63404e3544e1c93b22ecbf1976c3&mpshare=1&scene=23&srcid=0531uDE78jLz0mLQHc2tUVmZ&sharer_shareinfo=0356f9c8c6dc00a853b1956a146c621a&sharer_shareinfo_first=0356f9c8c6dc00a853b1956a146c621a#rd
伦茨中国上海临港工厂新车间竣工
近期,伦茨在上海临港工厂举行了“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制造”为主题的新车间竣工仪式,伦茨核心驱动产品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伦茨首席财务官Dr. Degner表示,此次伦茨中国新产线的建成,是伦茨全球高效协作的成果。伦茨在10个月内完成了“混血”i700测试系统,即由伦茨中国开发测试硬件设备,由伦茨德国开发测试软件框架,并由全球团队在中国完成整合和验证,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混血”i700测试系统,这也是伦茨“从0到1”的尝试,是公司全球协作的巨大成功,确保了伦茨在临港工厂生产的i700 size1-2伺服变频器能完全符合伦茨一贯对于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据介绍,今年以来,伦茨中国新增了i500 size6通用变频器生产线和i700 size1-2伺服变频器的生产线,融合最新的工业4.0技术,打造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环境,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和实时监控,能够实时捕捉生产数据,优化库存管理,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如一。
科伺两款产品入选“佛山优品”
6月7日,佛山市工信局发布第二批佛山工业优质产品,持续推动技术领先、绿色节能的设备,纳入“佛山优品”目录,助力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经过层层筛选,科伺智能的“总线伺服驱控系统”、“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两大系列产品入选名录。
科伺开发的总线伺服驱控系统:X系列运动控制器和N系列伺服驱动器,搭配自研软件平台,可集成工艺控制、运动控制、机器人及视觉控制,具强大的算力、接口丰富,可实现边缘计算、数据学习、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等应用,目前,产品已逐步实现对进口品牌的有效替代。另外,科伺开发的KRMA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是一种结合了同步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的特点的新型电机,通过利用同步磁阻电机的稳定性和永磁电机的高效率,实现了高性能和高效能的结合;KSIC3系列磁阻控制变频器以先进电机控制算法应用于电机开、闭环矢量控制,功能强大,集成有众多IO接口,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汇川技术发布全球首款Vplus-Pin扁线低压工业电机
6月7日,总部位于广东深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披露,该企业研发出全球首款扁线低压工业电机“MV33”,通过跨界技术革新动力传动系统,可适用于全天候多工业场景。
据悉,这款MV33扁线低压工业电机具有体积小、高能效、高可靠性和模块化设计等特征。“工业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箱,通常安装在设备尾部,扁线电机使得轴向和外径向尺寸变小,整个设备长度缩短1700毫米。”邹德明介绍,通过联轴器与负载直接连接,省去皮带传动,电机整体提效达4.7%-11.1%;此外在满足IE5和永磁电机国标一级能效的同时,还支持IE6能效的拓展。
另悉,该电机通过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各种工业场景,如接线盒强弱电分离选配,可避免干扰问题,同时支持加装强制风冷,加装编码器,支持轴承类型的选配,支持防潮加热带的选配等。该电机还针对高湿和高粉尘环境,进行了IP66高防护设计、高腐蚀C5等级防腐设计、高海拔超低温设计等。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