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数据
+1%
根据Interact Analysis的全球制造业产值追踪指标(MIO)显示,2023年,全球减速机市场规模达180亿美元(包括通用和工业减速机),剔除汇率影响,相比2022年增长了1%。2024年,预计全球减速机市场会出现小幅度的负增长,同比下滑1.5%,但2025年有望恢复增长。 未来五年,预计全球减速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4%,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01亿美元。 亚太地区仍是全球最大的减速机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占全球的45%。
2023年,尽管中国减速机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达到29%,但这一比例低于中国制造业产值在全球的占比(44%)。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中国机械制造行业体量的影响。
Interact Analysis的减速电机及工业齿轮箱报告中,将通用减速机分为三类:轻型模块化减速机、重载工业齿轮箱及行星减速机产品。目前,日本和欧洲的企业仍主导目前全球精密减速机市场,但中国厂商正在崛起,例如在谐波减速机领域,龙头企业绿的谐波(Leaderdrive)进入到全球前十的精密减速机厂商排名。
+45%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移动机器人行业依然逆势增长,在2022年同比增长33%,AGV和AMR总销量超12万台,总营收达到36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疲软、利率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但Interact Analysis预测在2023年,全球移动机器人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45%,2024年相比2023年增速或会放缓,但预测仍将超过30%。
移动机器人市场是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其产品涵盖了多种形式、风格和技术,可以对各行各业可以想象得到的工作流程和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或许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去年最畅销的移动机器人是那些用于执行点对点物料搬运的自动输送任务的机器人。在2022年,这类机器人(通常可搬运的货物重量从20公斤到数吨不等)的全球总销量达近40,000台,而2023年,预计销量将超50,000台。目前,仓库和工厂中还有很多手动操作的应用场景,再加上对大量点对点物料移动的需求,这意味着在整体市场渗透率方面,这个数字仍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未来几年将会有显著增长。
+22.4%
IDC《全球工业打印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数码纺织印花机的市场收入为1.31 亿美元,同比上升13.7%。其中,中国品牌市场收入为7,800万美元,占整体市场的59.5%,同比增长 22.4%。
随着短期订单的增加,全球各地的纺织工厂正在逐步向数码工业纺织印花机转型,以满足市场的短期需求并优化运营效率。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数码纺织印花机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实现了稳步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为57.8%,相比2019的47.2%,已上升约10个百分点。得益于合理的定价和优异的品质,中国品牌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备受青睐。而这些海外市场不仅局限于日常服装的纺织印刷,还包括运动服装、家居装饰、皮革制品、旗帜、床上用品等多种应用场景。
102.6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市场热度延续,借助“双11”大促等消费浪潮,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表现持续向好、超出预期。当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乘用车延续良好态势,商用车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11月,新能源汽车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07.4万辆和10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8.7%和7.3%,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0%,市场占有率达到34.5%。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较快增长。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30.8%。
-16.3%
来自日本机床制造商协会(JMTBA)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日本机床订单总额为1120.5亿日元,环比减少了16.3%,这是两个月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6%,标志着连续第10个月同比下降。订单总额两个月来首次跌破1200亿日元,但连续第33个月超过1000亿日元。
10月,来自日本国内订单环比减少25.3%,金额为336.4亿日元,这是两个月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此外,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5%,标志着连续第14个月同比下降。从主要行业来看,与9月份相比,工业机械订单下降了20.0%,汽车订单下降了22.4%,电气和精密机械订单下降了40.3%,飞机、造船和运输设备订单下降了26.7%。
10月,来自日本国外订单环比下降11.8%,金额为784.1亿日元,为3个月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同样,国外订单也较上年同期减少18.7%,这是连续第10个月同比下降。分地区看,来自亚洲的订单为305.5亿日元,环比下降5.7%,同比减少了31.6%;来自欧洲的订单为182.1亿日元,环比下降12.0%,同比减少了5.1%;来自北美的订单金额为275.5亿日元,环比减少19.4%,同比减少8.2%。
2倍
香港新闻网12月13日电,近年地缘政治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甚钜,美国极力推动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更让越南成为外资热门投资目的地,中国企业也正加快向越南转移,并于当地构建供应链。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包括出资)批准额达到83亿美元,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
另据越南外国投资局的统计,今年1至11月外国直接投资批准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5%,达到288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澳门)的投资为上年同期的约2倍,达到83亿美元,占到近三成。
美国摩根大通分析称,到2025年,iPad和苹果手表Apple Watch约有20%将在越南生产,而无线耳机AirPods在越南生产的比例更高达65%。在中国企业拥有高市占率的太阳能面板领域,越南的产量也正在增加;而在纯电动汽车(EV)领域,也有可能出现转向越南的动向。
+6.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8%,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8%,纺织业增长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汽车制造业增长20.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
行业
国内首家省级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正式注册,标志着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该创新中心将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面向未来,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围绕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通用人形机器人本体原型、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运控系统、工具链、开源OS及开发者社区等5项重点任务攻关。
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已拥有国家级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和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将成立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正在布局服务机器人制造的共享加工中心。经开区机器人创新产业园等园区将全力服务人形机器人创新主体落地发展,全方位打造优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助力北京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首个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下线投产
11月9日,1.2G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加工组装)项目在湖南汨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投产。据悉,这是我国首个专业钠离子电池储能与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
该项目由湖南四杰科技有限公司投建,能生产针对钠离子电池特性的一系列应用全功能产品,主要有钠离子工商业储能柜、电动两轮车钠离子动力电池以及洁能宝等钠离子系列产品。相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其超高安全性、高低温性能优异、功率特性佳及经济性强,可用于支撑大规模储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根据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期投资近2亿元,年产值约为7亿元左右,计划3年内新增储能生产线2条,届时有望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海关总署:11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2%
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成绩单”。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持平。其中,出口21.6万亿元,增长0.3%;进口16.36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5.24万亿元,扩大2.8%。
从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成,其中手机、汽车出口增长。前11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66万亿元,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2万亿元,下降17.2%;手机8852.5亿元,增长3.3%;汽车6529.2亿元,增长79.6%。从进口产品看,铁矿砂、原油、煤、天然气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从贸易伙伴看,对东盟进出口增长,自欧盟进口增长。前11个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我外贸总值的15.3%。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5.03万亿元,下降2.2%,占13.2%。
机床工具协会两项团体标准项目启动会在无锡召开
12月3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两项团体标准《多轴数控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第1部分:精度检验》和《多轴数控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第2部分:试验规范》启动会在无锡召开,来自协会特种加工机床分会会员单位及重要领域应用单位的20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对小孔加工的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对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的精度、加工性能等内在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推动行业企业持续创新,促进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切实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可填补现有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空白,充实该类机床的标准体系,将对引领电加工机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机床生产企业的装备制造品质和整体技术水平,满足我国重点领域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会上,与会代表对牵头单位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起草的两个团标草案进行了研讨,对草案框架、章节提纲、技术内容等提出了修改建议,并大致确定了项目推进时间表。
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发布重磅白皮书和示范基地
近期,施耐德电气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在武汉正式落成。施家通过根植于本土的完整,以一站式产品技术打造绿色建筑新范式,助力武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建设,推动中国电力产业的低碳发展。
“光储直柔”技术将光伏发电、储能技术、直流供电和柔性调节相结合,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解决方案。本次落成的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可通过完整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能力,实现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给,并结合已有光伏发电,帮助整个工厂每年减少577吨的碳排放,由此完成年均13%的减碳目标。随着方案的逐步迭代,未来该示范基地将持续帮助施耐德电气武汉工厂实现高效用能、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正式发布了《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微电网洞察》白皮书,并强调“光储直柔”技术作为“双碳”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
ROHM与东芝将合作生产碳化硅和硅功率半导体器件
12月7日,据外媒报道,为巩固自身在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地位,罗姆(ROHM)和东芝宣布将合作生产碳化硅(SiC)和硅(Si)功率半导体器件,这一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ROHM和东芝将分别对SiC和Si功率器件进行密集投资,两者将依据对方生产力优势进行互补,有效提高供应能力。
两家公司计划在合作项目上花费388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93亿元),其中日本政府可提供最高129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的补贴,资金占比高达1/3。罗姆旗下位于宫崎县的工厂将负责生产SiC功率器件和SiC晶圆,而东芝旗下位于石川县的工厂将以生产Si芯片为主。
据悉,制作SiC功率器件是ROHM的强项,产品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东芝在传统的Si器件领域实力雄厚,可为包括铁路和电力公司在内的多个客户提供服务。未来,这两家公司将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方面进行紧密协作。
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宿迁召开
12月14日,以“融合创新 迎变突破”为主题的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宿迁开幕,近400名海内外光伏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宿迁,共同探讨光伏行业发展趋势,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针对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情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二次上调预测数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为160GW至180GW,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基地项目将成为集中式项目增长的重要支撑。受电网消纳、电力市场化交易、源网建设速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未来市场将更加难以预测。
2023年全球装机预测同样第二次上调至345- 390GW,海外市场以欧洲、美国、印度、巴西等为主,装机规模受电网消纳、安装人工紧缺、电价、政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在新的国际局势下,全球光伏产业正在加速扩张,受市场内生需求与构建本土供应链的共同驱动,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中、美、印、欧为主要对象。
企业
埃斯顿与蜂巢能源、章鱼博士达成战略合作
11月中旬,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强强联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章鱼博士总经理尹东星,埃斯顿自动化董事长吴波、总经理吴侃等三方领导出席了此次的签约仪式。
基于埃斯顿在运动控制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蜂巢能源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章鱼博士在AI边缘计算与智能控制方面的能力,各方将聚焦战略共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技术、产品、渠道、研发等全面深入合作。
埃斯顿自动化此次携手蜂巢能源及章鱼博士,将整合和聚焦各方优势资源,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智能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细分行业的渗透率,共同助力新能源向先进产能快速发展,同时利用各方的资源和技术积累,在驱控一体、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等技术领域开展多方面合作研发工作,共同打造深度融合新能源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博世力士乐与浙江禾川科技计划成立合资公司
11月2日,博世力士乐与浙江禾川科技正式签署了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双方计划强强联手,以高性价比的自动化与电气控制产品组合服务于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
负责工厂自动化业务的博世力士乐管理委员会成员Thomas Fechner表示:“合资公司将成为中国自动化市场的有力参与者。 客户将受益于(博世力士乐与禾川科技)两大品牌的优势合作,共同打造的产品组合将更好地满足产品规格、技术和价格方面的市场需求。 强强联手也将助力两家公司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持续发展。”
禾川科技董事长王项彬表示:“禾川科技与博世力士乐基于共同的创新理念,整合双方优势,致力于成为工业自动化全价值链的生态合作伙伴,用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创造美好生活。”
合资公司将搭建本地销售及服务网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新公司计划设于上海。目前合资公司的成立仍有待各监管机构,包括反垄断机构在内的批准。
美的工业技术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亮相2023年东京机器人展
11月底,2023年日本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会(iREX 2023)在东京国际会展中心开启。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群携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等场景的多款高性能谐波减速机亮相,并凭借行业领先的产品工艺水平、行业首创M型齿设计以及大幅提升的承载力与寿命引发业内关注。
美的工业技术自2019年开始专注于精密减速机的研发与制造,研究方向涵盖齿轮、轴承、材料、仿真、摩擦磨损及润滑等关键领域,致力于提供可靠性高、一致性强、交期短的精密减速机产品。此次展示的高性能谐波减速机采用行业高标准材料,兼具高精度和高刚性,采用高精度仿真技术优化结构设计,柔轮变壁厚设计适应较大弹性变形,且降低柔性轴承受力,大幅提升减速机寿命,以高标准的减速机产品为包括金属加工机床、医疗器械、仿生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OPT(奥普特)2024产品发布会圆满举行
12月1日,OPT(奥普特)2024年新品发布会暨总部乔迁庆典圆满落幕。会上,OPT带来了全新升级的DeepVision3软件,并发布了传感器及运动传动部件等重磅新品,致力于打造视觉解决方案与运动解决方案并行的核心技术平台,为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提供多元化解决方案及全面的软、硬件产品。
OPT全新升级的DeepVision3突破了传统AI项目实施周期长、“门槛”高、成本高及通用性差等局限性,在高效、柔性及易用性三个维度实现了关键技术创新。基于智能读码器、3D传感器的开发经验,OPT推出了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栅传感器、安全传感器、物流读码器、专用传感器等6大系列新品。配合机器视觉整体解决方案,OPT还发布了一系列智能控制与运动部件,其中包括环形直线电机、精密气浮平台等。
OPT总部机器视觉产业园于近期正式启用,并基于53000多个工业应用经验,打造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中心,国内研发、生产及服务基地实现全面升级。
国内首家!汇川技术SV680旗舰型伺服驱动器获TÜV莱茵功能安全证书
12月7日,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简称“TÜV莱茵”)为汇川技术颁发了SV680旗舰型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的功能安全证书,通过此认证的产品可全面满足EN 61800-5-2、EN 61508、EN ISO 13849等功能安全标准的要求,等级达到SIL 3和PL e / Cat.3。
经过TÜV莱茵德国专家系统的评估,SV680旗舰型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具有极高的技术复杂度,集成了3个复杂子系统(即驱动系统、总线系统和安全编码器传感器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认证项目期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一项专门针对安全编码器的崭新标准IEC 61800-5-3:2021,而SV680系列伺服驱动器能迅速兼容满足该标准,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了所有认证。
SV680旗舰型高性能伺服驱动器是国内首家由欧盟Notified Body签发的驱动器复杂安全功能EC Type-Examination Certification证书。这一认证标志着该产品不仅满足欧盟国家市场的准入要求,更是在国产伺服驱动器功能安全方面开创了新的里程碑,实现了国际认证的新突破。
台达武汉研发中心新大楼揭幕启用
12月12日,全球电源管理及散热管理厂商台达宣布,台达武汉研发中心新大楼正式启用,总面积达15,300平方米,相较之前扩增近五倍,将聚焦数据中心、5G通信设备、电动车充电及车联网、新能源及智能微电网、工业物联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并强化与武汉当地客户及高校的合作。
台达武汉研发中心新大楼开幕仪式以“共融 创新 数智 低碳”为主题,昭示台达将在智能、低碳及数字化领域投入更多研发能量,扩大全国研发规模。未来五年内,台达武汉研发中心团队规模将成长五倍,致力促进台达在华中地区研发力量的进一步发展。湖北省台办主任程良胜、武汉市台办主任刘红鸣、武汉光谷现代服务业园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励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康勇等领导、专家皆莅临,与台达副董事长柯子兴、台达上海暨杭州设计中心主任章进法博士共同为新楼揭幕。
ABB贝加莱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联合实验室
12月13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ABB贝加莱联合实验室、贝加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认证实训中心在武汉正式揭牌。这是ABB贝加莱在华中地区的首个大学联合实验室。
该实验室聚焦建模仿真、网络化过程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等专业教学实训、学生测试验证、软件设计等能力训练。同时,该实验室也会承担ABB贝加莱华中大区的用户培训与测试验证功能,向相关的机器与产线研发企业开放。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曹卫华教授和ABB贝加莱大学合作负责人樊惠芳女士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来自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授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期主办的“实验室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交流会,邀请了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贝加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MapleSoft的专家一同进行分享并和现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专家们共同围绕产学融合、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展开论述。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