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生长 砥砺前行 ——2023年运动控制/直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活动纪实

文:传动网2023年第六期

  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2023年运动控制/直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活动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韧性生长,砥砺前行”为主题,汇聚600余位志同道合者汇聚一堂,奉献40余场高能演讲,探明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笃定目标,奋勇争先,携手共进。

  文/编辑部

  2023,

  我们迷茫却未迷失,

  负重却未放弃,

  动荡却仍倔强;

  望过往:我们感激、感恩、感悟;

  眺未来:你我同心、同向、同行!

  韧性——变革时代的能力

  运动控制产业联盟理事长苏崇德首先致辞,2023年自动化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行业“内卷”现象也令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但还是看到一批工控企业锐意创新、加强管控,表现出强大的生长韧性。2023年,全新的联盟中心正式启用,并且先后组织会员单位走进日本、越南、德国等地工控市场,未来运动控制联盟也将继续与行业同仁一道直面挑战。

  直驱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高创传动科技开发(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军凯发表致辞,从2021年开始,国内旋转伺服市场发展进入到顶峰时期,近两年行业“内卷”现象一年比一年更甚,2023年其实处于一个行业的调整阶段,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可以在这一特定时期对自身做一次向内的探寻及发力。高创传动近一两年投入近2亿元在产品研发领域,2023年已经开始陆续推出新的产品系列。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希望行业同仁能够聚力创新,突围蝶变。

传动网

  中国传动网董事长、运动控制产业联盟秘书长苏美萍做主题演讲指出,“内卷”、“出海”、国产替代、本土化、合作、可持续发展是2023工业自动化躲不开的话题,“卷”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企业有更好、更创新的解决方案,与客户一同做更多的联合创新,共创、共建行业顶级、优秀工艺,来共同推进行业与产业的进步。“出海”扬帆是工控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目前部分工控企业海外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海外业务增速高于国内。此外,部分工控企业已具备流程自动化的设计能力,尤其是高端行业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龙头工控企业率先进军数字化领域,打造自身生态,不断拓宽自身“护城河”。本土化不仅仅是要顺应本土市场需求,更是要依托本土提升和引领本土市场,更好地利用本土资源服务好本土乃至于全球市场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2024年我们将延续2023继续做专业化、生态化、全球化、本土化四件实事。

  哈尔滨工业大学、运动控制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明教授表示,目前中国伺服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国产品牌占比有所提高,但是在性能方面距离国际领先水品尚有差距,大部分市场仍然被外资品牌占据,高端伺服市场几乎被国际厂商垄断。而传统驱动器智能化程度低,需依赖人工进行大量繁琐而复杂的调试工作,国内驱动器普适性有待完善;自调谐技术仍需打磨;故障诊断领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来高性能伺服驱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自组织——底层电流环强普适性驱动能力;自整定——速度、位置环强环境适应能力;自诊断——机电传动系统预防性维护能力;高密度——高效率极端应用领域拓展能力。

  北京精雕集团工业自动化研发部 产品经理高创指出, 随着工业产品走向高端化,关键核心零件的供应成为制造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建设精密零件的规模化制造能力是实现工业产品高端化的必由之路。数字化技术赋能零件制造工艺,可实现制造过程的精准高效;数字化技术改变零件制造模式,可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数字化制造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形成了单机自动化、自动化产线和数字化车间三个层次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智能化水平方面突飞猛进,并催生了数字化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零件制造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制造系统:基于工业软件的信息制造子系统和以数控设备为中心的物理制造子系统。

  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研究院总经理卜宪伟表示,固高作为全球优秀的技术方案提供商及中国具有竞争力的机器人控制器品牌,将运动控制技术引入中国并研发出中国首款运动控制器,并建立起以研究院为支撑的创新赋能体系,构建出以人才为本的技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固高创工场拥有一批具备深厚底蕴的专家教师团队,开设技术培训班培养出来一大批技术人才,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及发明专利。目前固高聚焦四大业务板块包括:运动控制核心部件、运动控制教育与人才输出、运动控制系统级解决方案、特种运控系统集成与装备。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驱动产品线营销总监郭广东介绍说,据统计数据,汇川在今年上半年中国高压变频器、低压变频器、通用伺服系统市场上均保持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公司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持续提升电机与驱动控制、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水平。2022年是汇川全面国际化元年,公司在全球设置了多个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业务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首个全球供应链制造中心——匈牙利生产基地的建立全力保障了汇川国际化的发展。

  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韡表示,来自德国的隐形冠军菲尼克斯电气于1923年成立,以持续创新的精神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从1981年启动全球化开始到今天,菲尼克斯电气70%以上的销售额和60%以上的员工来自于德国以外,进入中国市场30年,菲尼克斯持续投资中国,使其成为“最中国”的德国企业,通过打造基于高品质的系统、低成本能力成就客户/用户价值,通过品牌、创新和全球网络赋能广大中国企业的“出海”战略。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博士指出,目前制造领域普遍存在着伺服、风电、光伏、锂电等硬件商品化、多行业产能过剩、新市场成长缓慢等相对需求不足、欧美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全球竞争、半导体装备、氢燃料电池、工业软件、材料传感技术等多领域亟需突破技术瓶颈、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等困境。为此,贝加莱提出了运用平台软件与行业能力,降低基础共性软件开发,聚焦工艺Know-How,构建自适应制造平台与数字智能,并通过组织文化、生态合作、工程服务能力、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在上午最后一场圆桌对话环节中,由奥茵绅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新红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杨明教授、美的高创传动副总经理孙军凯、北京精雕集团深圳总经理张立华、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韡、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驱动产品线营销总监郭广东、固高宁波研究院总经理卜宪伟今年邀请到7位嘉宾,围绕当前行业趋势、人才培养以及“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大家纷纷表示:

  在现阶段市场众多不确定因素下,工控企业应更多地倾听客户的呼声,增强产品的鲁棒性设计,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水平,与行业客户一起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解决方案;企业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首先在一些目标细分赛道上做强,带来创新方案,再进行横向整合,借助销售和技术这两大双轮驱动,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工控自动化人才培养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因此要求企业要更多地去关注客户,了解他们的技术开发实力,同时也要关注上游供应商的发展,这两大方向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下游人才培养能够同步向前走;同时,企业领头人要有创新思维,有梦想,能够带领团队力争做到行业第一。

传动网

传动网

传动网

  探索——内卷时代如何脱颖而出

  在下午以“探索——内卷时代如何脱颖而出”为主题的工控自动化市场趋势专场演讲中,来自贝加莱、禾川科技、越企宝、西门子、南京诚达,以及多位专业市场研究分析人士,先后分享了对当前工控自动化市场现状、企业“出海”发展的观察,以及对未来整体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思考。

  行业资深人士曹海笑在演讲中表示,我们处于“内卷”的时代,一方面,企业的收益水平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的效率水平也徘徊不前,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面对“内卷”,产品的定位和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同时还需“出海”去发掘增量市场,避免存量市场中的“内卷”,主动到世界各地寻找外在资源。

  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公司可以共存共生,共同面对外部竞争,强化资源协同,跨界与不同行业融合,激发内外部潜能,融合资本引导下的颠覆创新,市场瞬息万变,保持敏锐触觉,探索不同行业,不断温故知新。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传播经理宋华振说道,“内卷”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创新的匮乏,贝加莱每一个创新都来自客户需求。以“卷绕技术”为例,卷绕机的转动惯量、变动直径、轴的输入扭矩,材料张力引起的负载扭矩,轴的摩擦力等都是可以被物理建模。在AI时代,自动化人应发挥离数据源近、结构化数据、通信网络支持、物理建模、领域专家与推理执行等优势。

  机器人行业连续创业者总经理陈周伟表示,公司创新性探索业务模式——展中展/全年展(线下实体展厅+线上自媒体宣传),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传统展会及代理分销模式的补充与延伸,结合自身创业经历以及一线观察,他认为初创企业如果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品牌等“一把抓”是没有出路的,而只需要选取其中一条道路起步发展。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左涛指出,产品功能化差异已微乎其微,禾川提出基于5P(Place、Product、Price、People、Prom)的竞争模式来挖掘空位,关注“长尾”小众市场。以禾川为例,在PLC、伺服系统、变频器基础上引入丝杆、导轨、模组等具备市场空间的产品线,自主设计与生产伺服编码器(光编/磁编)、自主设计ASIC与SOC芯片、IEC软件平台自主化等,建立高自制率Eco-system 实现深度制造,实现产品自主化差异才是当下的方向,也将是业绩持续增长的引擎。

  禾川将认准细分行业发挥深度制造,蓄能行业工艺解决行业痛点,创造附加值,打造不同维度的视频版块,充分发挥互联网边际效应,积极参加德国控制器、日本驱动器等专业自动化展会,将禾川品牌推向国际。

  越企宝总经理牛强表示,越南目前已签订了15个国际合作与自由贸易协定,具备明显的进出口优势,2022年越南GDP增长8.02%,取得了亮眼成绩,此外越南经济特性与海外投资比例两头在外,2023中资投资越南创新高。

  越企宝通过案例回顾到,目前“出海”企业多为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出口制造业,且以三星、iphone为代表的组装代工企业为主,此外,光伏及新能源、汽车、电子等产业行业扩充成为较明显的趋势。越企宝可以通过近年来“出海”越南的探索经验中量体裁衣,协助企业在前往越南投资、设厂的过程中判断时机、果断出击。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运动控制事业部行业经理刘可军表示,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车机系统趋向智能化与网联化、车体制造一体化压铸,动力总成(EDU)大多为分布式驱动、多合一电驱。

  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制造主要表现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一体化压铸机、电池制造相关装备、电机制造相关装备,在测试环节,电机测试、动力总成(EDU)测试、机械传动机构测试是主要热门方向。

  南京诚达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友前分享道,目前工控企业创新生态存在体系不完善、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不佳、创新成果转化困难等不利因素,应从加强技术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创新管理等方面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与战略体系。

  “麦客厅”主理人、资深产品管理专家郑宇铭表示,QDD(Quasi-Direct Drive)半直驱驱动关节模组由编码器、无框力矩电机、行星减速器、CNC铝合金传动件组成,原本4990元的通用产品被小米打到499元了吗?

  麦客厅认为,由于用途与控制方式的不同,小米电机标准型号数量非常集中,尽管应用上刚好合适没有问题,但各种参数组合能轻易把型号设计成成百上千甚至数万种,因此,工业市场很难有一个总量堪比民用市场的单品需求量,这让很多民用市场的“大佬”在进军工业市场时“折戟沉沙”,基于民品供应链来颠覆工业品的市场是有可能的,工业产品也会由于创新出现技术路线的转移。例如,类似于Kiva这样的分拣机器人虽然原本与扫地机器人属于近亲关系,确出乎意料地颠覆了分拣设备市场,而以太网为基础的总线协议在工业领域更有潜力,信息、软件与控制层或将面临更大机遇与挑战。

  前券商首席分析师刘菁表示,从当前政府执政思路来看,民营经济、数字化、新能源成为宏观经济近年转变与调整新方向,因此基于二阶导属性寻找有加速度的锂电/光伏/面板/半导体/3C/汽车设备细分子行业更为重要,视觉、机器人、工控、激光器、机床等工控产品有望迎来新机遇。估值倍数、估值波动、市盈率、股息率等成为评估企业在资本市场价值的重要体现。

  ITES深圳工业展市场总监王婷婷表示,工业展今年走访了120多家终端制造企业,深入10多个国内领先工业城市和2个海外工业强国,从中总结出国内企业反“内卷”的三招:一是,传统精密制造企业(离散制造)如何把非标件做成标准件,主动拥抱数字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或者商业模式)不是可选题,而是时代浪潮下的必选题;二是,从精密模具制造到半导体产品落地、从自身技术精进到多赛道市场博弈,持续发掘新增量,方能一路高歌;三是,从音圈电机到呼吸机比例阀,谁来定义市场前景,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之路,整机生产不是难题,与零部件厂商超越技术合作,才能克服瓶颈。

  睿工业副总经理王保民指出,2023年自动化市场走势存在三年周期性下滑、牛鞭效应、下游需求不振、外需疲软等现状,仅有新能源、基础建设项目等少数行业的增长,手机市场持续低迷,锂电增速、物流投资需求趋于放缓,机床市场/工程机械/包装专用设备/工业项目类投资下降。MIR认为2024-2025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地产及债务问题、新能源赛道回落、疫情红利消退、制造业外流等多重叠加因素影响下,掉头向下的风险仍然存在,可能将打破此前3年周期的时间限制。

  工控方面,2023年Q1-Q3,伺服、小型PLC国产份额延续快速提升趋势,大中型PLC国产份额有所下降,低压变频器欧美厂商优势明显,国产伺服厂商份额提升迅速,汇川份额进一步提升,2023年1-3季度大中型PLC西门子、罗克韦尔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小型PLC汇川、信捷表现较好。从工业机器人来看,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增长率相对好于自动化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汽车电子等行业表现超预期;电子、锂电、金属制品等行业需求持续萎缩,内资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提升至44.8%,创历史新高。

传动网

传动网

传动网

  协作——技术与运营的融合

  在下午另一场“协作——技术与运营的融合”技术专场演讲中,来自西门子PROFINET、欧德神思(CODESYS)、科东软件、雷赛智能、弓望电子、西克SICK、显控科技、新时达、智流行机器人、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多位企业及行业代表先后介绍了最新的工控自动化技术发展动向。

  西门子数字化集团PROFINET主管许斌介绍道,截止目前为止,全球PROFINET工业通信协议的安装节点数已超过6000万,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随着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 PROFINET正不断加快与OPC UA、TSN、5G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并围绕高级物理层APL、模块类型包MTP、机器人接口、工业级开放定位Omlox等技术率先开展了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助力实现工厂各层设备、装备及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2023年,全新的PROFINET生态系统平台已经上线,其中包括PROFINET网站和社区论坛,供所有希望积极参与塑造PROFINET技术未来的人使用。

  欧德神思(CODESYS)软件集团数字化工厂技术中心总监王志强分享了基于CODESYS软件的开放式智能自动化,以及CODESYS自动化软件的虚拟控制技术。开放式控制系统编程开发平台CODESYS软件可支持诸多国产CPU和操作系统,开放式、可重构、可扩展、提供自适应算法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致编译效率和执行速度的 CODESYS 专用编译器,支持行业技术标准的开放式控制系统,助力实现基于“互联互通”和“数据驱动”的智能工厂。

  科东(广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湲指出,通过控制系统功能软件化+确定性网络计算,传统的PLC/DCS-MES-ERP三层结构正朝着智能自主控制-人机合作管理决策的两层结构转变,其中,操作系统是承载软件定义的技术“底座”。鸿道(Intewell)工业操作系统经过三十年的自主开发历程,已成为一套成熟稳定的国产装备产业工业操作系统,差异化的产品架构可满足不同工业控制场景需求,包括:Intewell-C 纯实时构型、Intewell-H 实时扩展构型、Intewell-V 虚拟化构型,领先的微内核系统架构,高可靠、高实时,虚拟化框架兼容非实时系统生态,更能满足智能化应用需求。

  深圳市雷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杨泽波表示,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度生产、解决驱动调试费时费力等难题、提高安全可靠性保障,雷赛智能开发的LD3M低压型直驱伺服器无“微”不至地在超小体积、低压适配、安全力控三大核心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可满足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电动夹爪、环形线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此外,雷赛智能L8L系列高端型直驱伺服器功能强大,数字智能节省人工,且更加安全可靠,为光伏制造、半导体设备、特种机床、激光加工等行业领域带来更高的应用价值。

  上海弓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阁重点介绍了电感式位置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这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弓望电子目前开发的电感式位置传感器目前可用于伺服编码器、机器人编码器、通用编码器、微特电机专用编码器、直线位置传感器等领域,具有高转速、高分辨率、高精度、耐环境污染性等特点。

  广东西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温志峰着重介绍了西克(SICK)高性能磁性编码器,其采用高端芯片架构,以获得精准可靠的测量结果;一体式大冗余安装,提高生产效率;运用高性能隔磁碳钢,提供强大的磁场强度抵抗外部磁场干扰,并供霍尔芯片精准检测;无轴承,悬空磁铁,机构可靠性,保证可靠测量,提升运营效率。

  深圳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健表示,工控产品创新的目标是从平台技术,到产品规划,再到行业落地,为客户创造更高的应用价值。显控科技的应对思路是通过扁平化的架构,又好、又快地面对变化的市场,从品质和效率两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做好把控,其中包括研发设计源头(核心)管控、供应链物料管理、生产制造全流程管理、行业技术深耕积累平台工艺管理等等。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任甦表示,集成不是加法,也不止于技术,需要深入场景,深度配合,方案才有差异化,才有竞争力,才能在“内卷”潮中脱颖而出。基于新时达这一大平台,新时达众为兴推出的SC50/80系列数字智能PAC运动控制器,深入基于PC-based的应用集成开发,集成了视觉嵌入技术、图形解析技术、RTCP技术等更多组件与软件技术,协助客户实现更高的应用价值,提高开发效率。

  深圳市智流行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越从目前焊接机器人行业的应用“痛点”入手,介绍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应用的智能型焊接机器人控制解决方案。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采用自主创新方案和开放、开源的生态系统,生产工艺可以交给集成商、客户完成高效开发,提供平台,让优秀的工程师自己开发特定行业里的应用,类似于Android系统上开发APP,并运用机器人标定系统CaliCube,在不改动机械部件的前提下,快速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精度;支持空间串联六关节机器人、SCARA、七轴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多种构型机器人。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焦仪阐述了近期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形势,整体来看,医疗器械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技术领域创新活跃,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医疗器械大湾区分中心助力产业创新提速。但另一方面,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短板”也较为明显,部分高性能医疗器械仍然以进口为主,如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装备以及心血管器械等,产业链存在诸多“卡脖子”风险,需要借助智能制造计划实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传动网

传动网

  星光闪耀:2023中国运动控制/直驱产业年度颁奖盛典

  本次颁奖典礼,除了对过去一年工控行业中扎根制造、坚持技术创新和生产高品质产品的企业做出表彰之外,还特别增加了两个奖项:卓越贡献奖和笃行者奖,以致敬一直坚守工控、对行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热爱行业、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士!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开启可期的2024!(今年的CMCD/CDDIA获奖名单可查阅活动当日的“运控CMCIA”、“CDDIA直驱”微信公众号)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四期

  • 2024年第三期

    2024年第三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