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5G 技术的电机端盖 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方案与应用

文: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2021年第四期

  引言

  随着制造业对高性能、灵活组网能力的网络需求日益迫切,5G技术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并逐渐向社会各领域扩散渗透。5G具有媲美光纤的传输速度,接近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正逐步向工业领域加速渗透。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数)为提高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解决因手工作业引起的质量差异问题、产能低、运维成本高等问题,采用5G技术与传统电机端盖生产线结合,展开建设基于5G技术的电机端盖数字化生产线。广数为金属切削加工领域走向智能化、柔性化、高端化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对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广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5G技术在传统金属切削加工领域的应用,将促使更多高端人员投身智能制造行业,也对人才的需要和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推进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从而带动制造业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

  1 电机端盖生产线搭建

  电机端盖数字化生产线可代表典型盘类零件的加工,整条产线布局如图1所示。产线由4台车床(采用双备份设计模式,保证有机床故障时,产线仍能正常运行)、2台钻攻中心、3台GSK-RB08机器人,1套检测仪器、1套冷却输送线等组成,实现毛坯端盖从车削、检验、钻攻的成品加工,整条产线的生产节拍控制为60s。

数字化

图 1 端盖生产线布局图

  2 产线数字化设计与关键技术

  电机端盖数字化产线设计,采用5G技术实现IOT物联网技术、3D数字孪生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AI智能分析技术,其中实现包括设备远程管理、设备服务管理、实时仿真监控、远程碰撞预警、操作流程辅助、专家指导系统、视觉识别应用、数据分析应用等功能。

  (一)IOT物联网设计

  如图2 所示,最底层是辅组层,其中传感器负责采集大量产线数据以供上层(设备层、服务等)使用;摄像头作为安全监控和AI视觉识别使用;测量仪器包括了手动和自动测量,手动测量仪器需要具有无线传输技术。

  第二层是设备层,包括了智能制造中核心的自动化装备CNC、机器人、PLC等,它们都可提供符合工业标准通信技术。

  第三层是边缘层,包括了工厂内的边缘服务器,还包括了工厂外的MEC边缘服务器,这得益于5G技术,让边缘服务器的覆盖范围更广。在边缘层中,数据服务负责与设备层和传感层通信,对外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视觉识别服器用于视觉分析和数据汇报,MEC边缘服务器用于提供边缘服务载体,AI数据分析服务不属于MEC边缘服务器中,用于收集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汇报。

  第四层是平台层,包括了IOT云服务,向下用于与边缘层的服务对接,向上用于向应用层服务对接,是数据的汇集地。视频云服务,是支持摄像头监控的远程查看服务平台;Maps云服务,采用强大且完善的百度/高德地图的云服务接口,获得完善的地理信息资源以及丰富的UI呈现。

  第五层是应用层,包括了设备管理和产线监控两个应用,方案如下:

  • 权限管理(设备/产线),使用组(Group)管理,设备/产线/用户在同一组,则用于具有该设备/产线的权限;

  • 数据监控,包括了实时数据监控、AI服务器的数据监控、环境数据监控等,通过IOT服务,用丰富的图表展现方式呈现出来;

  • 文件传输和加工程序控制,能远程向CNC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显示当前程序和正在执行的行号,以及对CNC

  执行程序的切换;

  • 地理信息(设备/产线),显示当前设备或产线在地图中的哪个地方,通过地图能直观查看,通过云平台API显示设备数量的区域分布;

  • 异常处理,包括4部分,分别是报警历史记录,能显示CNC和机器人的报警历史,便于故障分析处理;设定报警阈值,便于自定义报警时间,比如设定机床倍率大于等于90的时候提示报警;设备维保推送,设定设备的维保时间和内容到期进行信息推送;故障自动推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四种情况的事件推送通知,通过APP消息推送方式推送给用户手机;

  • MES数据监控,通过管理层的MES服务器中获取数据,包括了订单任务页面和工艺页面;

数字化

图 2 IOT 物联网应用框图

数字化

图 3 3D 仿真监控图

数字化

图 4 AR 专家远程指导示意图

数字化

图 5 视觉识别结构图

数字化

图 6 刀具磨损检测与环境监测示意图

  • 自定义看板页面,用组态软件的思想设计的一款软件,通过在页面中用鼠标拖拽方式,按用户需求自定义看板需要显示的内容和布局,主要用于设备数据模块的拖拽布局编排,设备、产线的数据展示。

  第六层是管理层,包括了ERP企业管理系统,MES是GSK制造执行系统GMES,WMS物流管理系统。

  (二)3D数字孪生技术

  (1)实时仿真监控

  开发3D数字看板用于根据实际场地、添加 3D 模型进行大小方向位置等信息的修改,配置连接实际设备后,便可通过网页中跟实际场地布局相似的 3D 场景,来进行设备信息的获取及情况的查看。产线的运行状态如图3所示,用 3D 技术模拟车间产线,同时可以通过 3D 看板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抽象数据转换成直观画面,使数据可读性更高。

  (2)远程碰撞预警

  碰撞预警(安全辅助)能预警调试过程中是否有碰撞发生,并把检测结果实时反馈给现场机器人。碰撞检测数据源从现场机器人控制器利用5G网络实时传输到专家端电脑,分析后把结果回传到现场机器人,若发生碰撞预警则机器人立刻停下避免发生碰撞事故。该功能实现了产线机器人对机床和传送带等设备的碰撞预警功能,有效预防由于调试人员误操作导致的撞击问题。

  (三)AR增强现实技术

  (1)AR产线启动与巡检

  该项功能可保证电机端盖产线的正常启动与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很好地解决人为疏漏等问题。电机端盖产线的启动流程:

  物料识别→物料上架→确保CNC安全门打开→确保工装锁紧→确保机床坐标回零→机器人零点确认→传送带无异物→操作台按键操作流程。

  AR巡检实现如下功能:安全区域提醒、油箱状态检查、查看机床内部摄像头是否出现异常现象、设备保养时间提醒、设备状态显示。

  (2)AR专家远程指导

  利用AR眼镜,结合5G技术与开发的AR远程专家应用, 可解决技术专家数量有限,而技术服务需求量大的矛盾。现场作业人员可与技术专家进行远程面对面高清语音视频沟通,技术专家可利用5G网络在电脑端直接查看现场作业人员用AR眼镜所呈现的内容,技术专家可在电脑端对AR眼镜所看到的实时视频进行虚实叠加的批注,批注内容直接呈现在现场作业人员的眼镜上,且能对实物锁定,实现“手把手”指导。

  (四)AI智能分析技术

  (1)视觉识别技术

  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对产线的反馈控制,通过摄像头采集产线的状态,传输到AI视觉识别服务器中,通过已训练的模型得出分析结果,并把结果通过数据服务分发到指定的产线设备,如出现断刀、夹具打开失败、夹具夹持不正等异常情况需要产线停机,则结果发送到PLC,如需要清理残留铁屑,则结果发送到机器人等等。分析结果同时通过采集服务发送到云端,并把异常信息推送到手机APP中,让技术人员及时获取异常信息,再通过远程信息诊断故障原因,安排后续的故障恢复工作,大大提高了产线的稳定性、产品的良率和故障的解决效率。

  (2)数据分析与智能检测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刀具磨损检测与车间环境监测。

  刀具的磨损状态分为新刀未磨损、早期磨损、严重磨损以及失效的4种状态,对应的切削温度是不同的,利用这一点开展实验,得出不同刀具在不同状态下工作时的温度值,实现了对刀具磨损状态的实时监控,对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以及良品率起了很大作用。

  为保障工厂内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安全,环境检测是重要的一环。在每条产线的控制台旁边部署环境参数检测模块,更靠近人和机器。采用5G通信技术把模块数据通过采集服务器传输到AI数据分析服务器进行环境数据的统计和预判分析。

  3 电机端盖数字化生产线应用与性能提升指

  标

  广数基于5G技术的电机端盖数字化生产线于2019年12月建造完成,用于自动化生产电机前、后端盖等盘类工件。产线建成后日产量提升57.53%,人均日产量提升1061%,年度产品不良率下降1.5‰。

  (1)生产效率提升

  2019年之前,一条产线中生产电机端盖标准工时为:前端盖加工4min,后端盖加工5min,合计9min,每日挡产时间约为2h,每日所需现场作业及运维人员8人,每日可产约146套电机端盖,每日人均产出约18套。

  2020年生产电机端盖标准工时为:前端盖加工3min,后端盖加工3min,合计6min,每日挡产时间约为1h,每日所需现场作业及运维人员1.1人,每日可约产出230套电机端盖,每日人均产出约209套。

  日产量提升率=(230-146)/146*100%=57.53%,人均日产量提升率=(209-18)/18*100%=1061%。

  (2)产品不良率降低

  2019年之前,一条生产电机端盖的产线年约生产53000套电机端盖,其中不良产品约为106套;2020年一条电机端盖数字化产线全年约生产82000套电机端盖,其中不良产品约为123套。不良产品率变幅=(123/82000-106/53000)*‰=-0.5‰

  4 总结

  电机端盖数字化生产线是广数设计的基于5G技术的智能制造转型建设方案,能够立足精密智造,通过5G、3D数字孪生、AR、AI、机器学习等多项技术手段,减少人为误差,实现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数字化生产线。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二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二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