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驶入快速道,核心部件创新正当时
文:编辑部2023年第3期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以及上海经信委等八部门印发的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 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的陆续公布,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机器人 +”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目标是将 机器人的智能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以实现机器人技术的价值最大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增强“机器人 +”应用的基础支撑 能力、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等都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
协作机器人成耀眼“明星”
由中国电子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中指出, 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513 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为 195 亿美元,服务机器人为 217 亿美元,特种机器人为 101 亿美元(如图 1 所示) ,2017- 2022 年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14%;随着疫情在全球范 围内得到控制,机器人市场逐渐回暖,预计到 2024 年,全球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 650 亿美元。
2022 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 174 亿美元,其中,2022 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87 亿美元,服务机器人 65 亿美 元,特种机器人 22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中国机器人市 场规模将超过 250 亿美元,2022 年至 2024 年市场的年均增 长率将达 21% 左右(图 2),发展速度要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回顾过去的三年,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政经局势巨变,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当中国制造业现阶段正 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制造业外迁等严峻挑战之际,对于机 器人技术应用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求。从去年的市场状况来看, 由于 3C 电子制造市场的低迷,使得小六轴机器人与 SCARA的市场应用增速不及预期;但另一方面,伴随着近期国内新能 源汽车、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也相应地带动了中大负载六 轴机器人的应用增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协作型机器人以其自动化实 现速度快、行业应用范围广、无需专业编程等先天优势,日 益被市场寄予厚望,成为了当前一颗闪闪发亮的“明星”。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 全球协作 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11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92 亿美元, 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41.5% 左右, 其中, 预计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负载 5-10 kg 的协作机器人细分应用 市场。
顾名思义,协作机器人指的是一种能与人类在共同空间 工作、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2008 年,丹麦优傲公司研制的 UR5 协作机器人正式交付使用,掀开了这类新型机器人应用的开端,如今,它不仅被用于汽车制造、3C 电子、金属加工 等工业领域,并且在物流仓储、零售服务以及教育科研等行业 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协作机器人的身影。总体而言,编程简 单是协作机器人的一大核心优势,只需要通过对用户友好的软 件和移动应用程序,便可学习新的动作,因此安装调试方便, 且对操作者的专业度要求不高;此外, 成本较低、回本周期短、 ROI 投资回报率高、部署灵活、柔性度高、安全可靠等等,都 是这类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特点。目前,除了优傲、安 川、ABB、发那科、库卡等国际知名大厂已推出了有代表性的 协作机器人系列之外, 中国本土也涌现出节卡、艾利特、珞石、 遨博、越疆等一批优秀的协作机器人企业,整体市场正迅速朝 着 AI 人工智能化、力控技术柔顺控制等方向演进。
核心部件厂商密集扩产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减速器、伺服电机、中空力矩电机、 控制器、传感器、编码器及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在机器人 整体成本中的占比约为 70% 左右,目前国内减速器市场规模 约为 80 亿元,其中谐波减速器的市场规模约 30 亿元,RV 减 速器市场约为 50 亿元;伺服系统的整体市场规模约为 280 亿 元,工业机器人用伺服市场的规模约为 30 亿元;工业机器人 控制器的市场规模约 15 亿元。
从去年开始,在整体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部 分国内外核心零部件厂商也纷纷加快了产能扩展的步伐。例 如, 据日经中文网报导,日本电产宣布在 2022 年度内把小 型减速器的产能提高到原来的近 3 倍, 小型减速器是手臂型工 业机器人的主要部件,据悉,公司正在菲律宾建设新厂房,同 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日本电产新宝还开发出了一款将过去 外置于减速器的扭矩传感器做成片状内置其中的新型减速器。
今年三月,绿地谐波宣布将在上海成立机器人新公司,注 册资本 100 万元;中大力德计划在泰国投资设立孙公司,主 要从事减速电机 / 减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咨询服务、进 出口等。而早在去年 6 月份,安川电机建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新 工厂已顺利竣工投产,据介绍,该工厂主要生产安装在工业机 器人控制面板上的电子零部件,以及伺服电机和逆变器零部件 等。汇川技术在岳阳基地的项目预计将在今年 4 月份试生产,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1100 万套伺服电机及相关零部件的产能, 同时公司在南京的新工厂定位为精密机械制造基地,主要涉及 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丝杠、数字化以及研发等业务板块,
并将整合工业视觉和图像、磁悬浮高速电机、自动化等板块业 务,预计达产后,年产 28 万套精密丝杆、12 万套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性能在机器人系统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 重视,在国家制定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 详细地指明了各重要零部件未来的技术攻关方向:
• 高性能减速器:研发 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先进制 造技术和工艺,提高减速器的精度保持性(寿命)、可靠性, 降低噪音,实现规模生产;研究新型高性能精密齿轮传动装置 的基础理论,突破精密 / 超精密制造技术、装配工艺,研制新 型高性能精密减速器;
• 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优化高性能伺服驱动控制、伺服 电机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自整定等技术,研制高精度、高 功率密度的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高性能电机制动器等核心部 件;
• 智能控制器:研发具有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多处理器 并行工作或多核处理器的控制器硬件系统,实现标准化、模块 化、网络化;突破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运动控制及智能运 动规划算法,提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及安全性、可靠性和 易用性;
• 智能一体化关节:研制机构 / 驱动 / 感知 / 控制一体化、 模块化机器人关节,研发伺服电机驱动、高精度谐波传动动态 补偿、复合型传感器高精度实时数据融合、模块化一体化集成 等技术,实现高速实时通信、关节力 / 力矩保护等功能;
• 新型传感器:研制三维视觉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和关 节力矩传感器等力觉传感器、大视场单线和多线激光雷达、智 能听觉传感器以及高精度编码器等产品,满足机器人智能化发 展需求;
• 智能末端执行器:研制能够实现智能抓取、柔性装配、 快速更换等功能的智能灵巧作业末端执行器,满足机器人多样 化操作需求。
新型核心部件创新不断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针对物流仓储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应用特点,集成化伺服轮是现阶段的一个 主要开发趋势。
例如,步科自动化新推出的 600 公⽄以下负载移动机器 ⼈⾏⾛专⽤ iWMC 集成式动⼒伺服轮,采用⾼集成化设计, 驱动器、电机、减速机、轮⼦四⼤部件一体化,结构紧凑,有
利于⻋体⼩型化;安装精度⾼,提⾼了⾏⾛控制精度;外部只 有电源与通信线缆,抗⼲扰性好,提⾼了整⻋系统的稳定性、 可靠性。
伟创电气开发的 V7R 系列伺服减速电机同样采用一体化 设计, 减速机与电机精密配合, 实现更可靠、精度更高的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分体式搭配,具备短机身、精度高、可靠性好等 特点,安装简易,可用于激光切割、手持工具、木工雕刻、物 流仓储 AGV 自动导引运输车等行业。
另外将动力装置和传动装置整合在一起的轮毂电机也逐渐 被引入这一专业领域。如和利时电机为快仓“青鸾”量身定做 的 10530NE 伺服电动轮, 就属于一种直驱低压伺服轮毂电机, 其应用优势是省去了传统电机必配的减速器,令机器人实现了 低噪音、低故障率、低成本、结构简单等特点,且车身小巧, 大幅度提升了设备空间利用率,使得“青鸾”整车成本及生产 组装成本大大降低。和利时电机公司还为小型清洁机器人量身 打造了 7030 系列、8030 系列低压伺服电动轮,该电机及外 轮一体化设计, 具有伺服电机高精度、高响应速度等优良特性, 不需要减速箱,且安装方便。
在驱控一体化的探索上,上海新时达机器人开发的集中式 机器人智能伺服驱动器,是集伺服驱动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 于一体的多轴驱控系统,通过集中式驱动控制,除去了接线麻 烦、避免了信号干扰,可大幅提高机器人的集成化程度,提高 了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相对传统机器人控制器与伺服驱动器 组合系统,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高性能等优势,提升了机 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软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水平, 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使机器人本体的精度、节拍 都有大幅的提升,从而使得机器人的应用从简单的搬运、上下 料,向弧焊、喷涂、装配等高端应用拓展础。
力控功能是协作机器人的重中之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力 感知方式包括: (扭矩)电流环感知、扭矩传感器感知、六维 力传感器感知,以及柔性电子皮肤力感知等。
基于关节扭矩传感器的力控协作机器人是近年来比较热门 的一类产品,它由扭矩传感器与电机(带多圈编码器、单圈绝 对值编码器)、减速器等构成柔性关节(见图 4) ,扭矩传感 器基于集成的 MEMS 称重传感器,可以将机械扭矩转换为与 施加的扭矩成正比的数字输出信号,用以监测协作机器人上各 种旋转枢轴点的机械扭矩,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反馈频率,并可 提高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易于实现机器人的柔顺控制,在精密装配、打磨、手术、按摩等场景都有应用。
另一种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力感知协作机器人,原理是利 用外装于机械臂末端或底座的六维力传感器来感知外界环境, 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艾利特新出品的 CS66F 力控协作机器 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借助工具端法兰内的六维力 / 力 矩传感器,CS66F 协作机器人能提供 150N、10Nm 的力 / 力 矩量程,综合准度 2%,精度 0.5%,相比依靠关节电流进行 力检测的形式,机器人工具端力 / 力矩检测精度可提高 1 个数 量级以上,并且工具法兰内置姿态和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传感 器融合算法实现负载运动的补偿,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加减速 和振动工况下的力 / 力矩检测精度。
ChatGPT 引爆服务机器人市场开发
2023 年,市场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 室 OpenAI 开发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 它能 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 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有观点提出机器 人是人工智能未来的终极入口,这一类 AI 语言模型,将为服 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开发提供更强有力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撑。
三月中旬,百度公司正式发布了大语言模型、生成式 AI 产品“文心一言”(英文名: ERNIE Bot) ,这也是国内第一 个对标 ChatGPT 的语言模型,旋即已有超过 600 多家企业宣布加入百度“文心一言”生态圈建设,其中也包括一些服务机 器人企业。例如,创泽智能机器人计划把百度领先的智能对话 技术成果应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通过百度智能云全面体验并 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麦岩智能将会把“文心一言”的强 大功能用于其“极光壹号”系列商用清洁机器人上,以实现更 加先进和高效的人机交互及环境交互方式;鲸启智能将全面接 入百度“文心一言”的智能化能力,双方在智能服务机器人聚 焦语音交互场景的产业深度服务方面进行合作,打造“更加智 能”的服务机器人。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组编制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显示,至 2024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到 290 亿美元(见图 4) ,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市 场规模将突破 100 亿美元,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服务 机器人对于人机交互、环境交互功能有着严苛的要求,大语言 模型、生成式 AI 技术将大幅提升服务机器人的感知、计算、 执行能力,使其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柔性化,对于实际应用 场景的开拓是一剂强而有力的强心剂。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