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动力电池的技术替代,快了!

时间:2024-12-31

来源:OFweek 储能网

导语:可以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环节,而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很可能在2026年就有机会上市。

  可以说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环节,而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很可能在2026年就有机会上市。中信证券研报称,基于固态电池2027年量产的预期,判断2024年起,固态电池相关材料的生产商,将依托于各电池厂商中试产线开始批量供货并兑现业绩。

       固态电池绝非是单纯的概念与噱头,而是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制高点。

       简单来说,液态电池两端为电池的正负两极,中间为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运动过程,电池就完成了充放电。

       目前看,主流动力电池已由磷酸铁锂转向三元锂电池技术,液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250Wh/kg以上。但这据《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要达到350Wh/kg”的目标仍有差距。

       固态电池则将液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并允许匹配高能正极,而电池负极同样可以采用金属锂,理论上体积能量密度可提升70%以上。与此同时,固态电解质也大大降低了电池热失控风险,安全性较三元锂电池大幅提高。

       然而,成本问题是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的最大挑战。从本质上讲,续航里程与使用成本(整车与更换电池成本)目前仍是电动车的薄弱环节,任何新技术的成功都必须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据推算,同样采用石墨负极的固态电池总成本为158.8$/kWh,要比液态电池总成本(118.7$/kWh)高出34%。

       好的一点是,理论上采用SLMB(锂负极)技术路线的固态电池总成本将降至102$/kWh,相比石墨负极液态锂电池技术下降14%。与此同时,电池能量密度将由241Wh/kg大幅提高至383Wh/kg,也就同时满足了续航增加与成本降低两个标准。

       整体看,固态电池技术仍处在成熟技术到产业化过渡阶段,还需物料价格下降、工艺改进以及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据业内专业人士乐观预计,固态电池或将在2025年逐步实现商业化。

       从产业链角度,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电解质和负极材料方面。此外,采用固态电解质以后,隔膜也将完全被替换。

        固态电池技术进步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看,三元锂电池仍将是主流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但需要注意,按照“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的技术演化路径,液态电解质含量逐步下降,全固态电池将是最终形态。

       因此,与其关注未来必将被替代的电解液与隔膜,不如将重点放到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完全不受冲击的领域。此外,由于固态电池负极材料也将使用金属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两大锂矿巨头也值得重点跟踪。

       可以预见的是,装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告别里程焦虑,摆脱安全性困扰,进而加快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最终替代。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