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出海”计划遇阻,宁德时代继续突围

时间:2024-06-13

来源:OFweek 锂电网

导语:“美国市场,宁德时代是一定要进的。”公开场合中,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已经不止一次表现出进入美国市场的决心。

  不过,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宁德时代想要成功注定困难重重。此前,宁德时代同福特的合作,就遭到了百般阻挠,宁德时代不得已将原定的建厂计划改为技术授权。

  端午假期前夕,宁德时代又遭遇了“背刺”。据媒体报道,为遏制我们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近期他们又开始做起了“小动作”,美要求禁止从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六家中国电池企业采购电池。

  受到利空消息的影响,宁德时代股价出现了下跌。

  截至6月12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报收185.6元/股,最近三个交易日股价下跌9.37%,市值缩水844亿。

  “宁王”海外版图

  据财报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为769.2亿,收入占比为23.41%。

  而到了2023年,宁德时代的境外收入骤然提升至1310亿,同比增长70.3%;收入占比则提升至32.67%,和2022年相比提升了10.26%。在境外收入大幅提升的助力下,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4009亿,同比增长22.91%;实现净利润307.3亿,同比增长43.58%。很显然,在国内动力电池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宁德时代新的“增长引擎”。

  除了境外收入高速增长之外,宁德时代的海外版图也是“多面开花”。

  据媒体统计,宁德时代在海外已建成及筹备、在建的工厂总数已达8个,并在去年底联系部分材料供应商出海建厂,其中包含德国工厂、印尼工厂、西班牙工厂、美国工厂等等,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美国工厂,具体为与福特合作的美国密歇根工厂以及与特斯拉合作的美国内华达工厂。

  为什么美国市场如此重要?

  毕竟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9.2万辆,临近百万大关,同比增长近52%,其中,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只有6.9%,远低于中国的27.6%;到了2023年,美国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5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提升至17%,从过去两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当下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为了能够成功进军美国市场,宁德时代也做出了诸多努力。

  去年2月,宁德时代与福特达成合作,共同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在这一次合作中,宁德时代采取了技术授权模式,由宁德时代采用许可、授权和服务的方式,帮助主机厂乃至电池厂商快速建成电池工厂,工厂资本开支则全部由另一厂商承担,宁德时代不再合作工厂占有股份,而是收取专利授权费和服务费。

  实际上,这也是宁德时代的一次妥协。据媒体报道,此前宁德时代计划在墨西哥或加拿大自建电池工厂,以服务美国车企客户。但此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宁德时代不得不调整了进入美国市场的策略——从赴美建厂改为技术授权模式。

  继续突围

  实际上,宁德时代想要成功开拓美国市场,并不容易。

  首先是竞争非常激烈。而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必定不会只有宁德时代一家动力电池巨头在关注和布局。

  据媒体报道,LG新能源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公司共同建立的三座电池工厂中,两座已经成功投产,并且这一合作项目还得到了美国能源部2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LG新能源的业务拓展蓝图还包括了与本田及Stellantis在美国本土进一步合资建厂的计划,对比不难发现,LG新能源在美国的待遇要比宁德时代好得多。

  除了LG新能源之外,三星SDI此前宣布与Stellantis携手合作,共同深耕电池制造;而另一电池产业巨头日本松下,不仅持续与特斯拉在内华达州巩固其电池生产业务的领先地位,还披露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预计到2025年,日本松下将在堪萨斯州增设一家全新的电池工厂,进一步稳固其在美国乃至全球电池生产网络中的地位。

  如果想要成功开拓美国市场,宁德时代需要和LG新能源、日本松下等巨头竞争,难度其实并不亚于国内市场。

  其次是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被誉为“工业上的明珠”,各个国家都想要将汽车行业的主动权握在手中,美国更加不例外。所以,对于宁德时代即便是采取了技术授权的模式,但依旧不断“设卡”。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