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网消息,5月19日,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也是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从审批到开工,这个项目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也足见该项目在提交审批时已经做足了功课,只等一纸令下就能顺利开工。
中核田湾项目总投资约98.8亿元,年产值大约为8.8亿元。规划用海面积达到2.8万亩,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为22.34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
项目计划在2024年9月首次并网发电,2025年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为周边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去年11月,山东东营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在东营广利港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由中国电建华东院设计,在当时这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也是国内首个GW级海上光伏项目。
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预计为17.8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59.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1万吨。作为山东省2022年重点项目,东营垦利项目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海上光伏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只是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时间,中国海上光伏的纪录再次被刷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是如何地惊人。
在当前用地政策收紧,“产能过剩”的谣言满天飞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光伏应用场景的多样化,成为了光伏产业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海上光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根据相关机构所做的调研,从理论上来说在我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有大约7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能够被用来安装海上光伏设备,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我国海上光伏的装机潜力应该在70GW左右。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2023年,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总量高达216GW,但是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其中海上光伏装机量仅为300万千瓦。这既说明了我国海上光伏产业的广泛前景,也同样说明了在目前的情况下,行业巨头们对于是否入局海上光伏还是相对谨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负责山东东营项目的中国电建,还是这次负责连云港项目的中核集团,都是大型的国企,民营企业进军海上光伏的脚步还是慢了一些。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中国光伏领先世界的技术积累为海上光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严峻的海洋环境仍然制约着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
比如固定桩基式光伏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海床的稳定性不足和打桩成本高的问题,而漂浮式光伏项目则需应对恶劣的海洋环境、设备耐腐蚀性和发电效率低的问题。
而且从北方的渤海到南方的南海,不同的海域有着完全迥异的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这就需要企业针对具体的使用场景和供能需求设计不同的产品。
不过困难难不倒中国的光伏企业,目前天合光能、晶澳、晶科、华晟、隆基等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都已经在针对海上光伏的场景展开了“军备竞赛”。想必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绵延的海岸线也将成为光伏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