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2024年自动驾驶,挑战犹存,仍需知难而行

时间:2024-01-16

来源:TechWeb.com.cn 御风

导语:过去的2023年,自动驾驶能力已成为整个汽车圈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从结果来看,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更为贴切。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来说,过去的2023年,自动驾驶能力已成为整个汽车圈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从结果来看,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更为贴切。
全方位助力,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到42.4%。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3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经达到51%。
以L2+ADAS典型功能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为例,NOA可实现高速公路、城市等场景下的自动跟车、变道,技术难度较L2级别功能(如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更高。其中NOA功能呈现两个发展趋势,首先由于高精度地图成本高昂,NOA实现方式逐渐由“重地图、轻感知”转向“重感知、轻地图”;其次是应用场景由高速延伸至城市,新势力头部车企均发布城市NOA方案。高工智能汽车数据显示,5M23国内乘用车标配NOA累计渗透率达2.0%,2023年以来渗透率提升明显。
具体到车企,去年4月份,余承东就喊出在2023年城市辅助驾驶要覆盖45城的口号,后又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表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将不再只覆盖45城,而是要在2023年12月向全国开放;7月份,理想表示要在年底实现城市辅助驾驶落地100城;10月份,小鹏宣布计划年内开放50座城市的无高精地图城市辅助驾驶.。
除了上述技术外,在示范应用方面,全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各地加快测试示范部署与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发布道路测试实施细则约50个,全国累计开放超过15000公里测试道路,发放测试牌照超过2800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达到7000多万公里,部署路侧网联基础设施超过7000套;
最后是政策方面不断加码,例如临近去年年底的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12月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明确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道路、公路等用于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各类道路上,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道路旅客运输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活动的,适用本指南。
综上,在技术、政策、应用等全方位的助力下,过去的一年,国内自动驾驶正在加速落地。
挑战犹存,仍需知难而行
如上述,过去的2023年,国内的自动驾驶纷纷落地,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但与此同时,方兴未艾的自动驾驶浪潮的背后其实也有所降温。
首先看海外,早在2023年伊始,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企业Waymo就启动裁员计划,虽然并未透露具体的裁员规模,但裁员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多个部门;5月,有着“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的图森未来,官方称为了“保留现金并维持业务”,进行了新一轮大裁员,其美国公司人数从550人下降到220人。而此轮裁员前不久,图森未来因无法提交2022年报,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8月,美国旧金山政府一度放宽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限制,谷歌旗下的Waymo和Cruise都大受鼓舞,纷纷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但在放开限制仅仅一个月之后,Cruise收到的安全投诉就大幅飙升,不少学者、议员都要求重启限制。
再看国内,百度放弃了入局整车制造想法而专心于Apollo平台;阿里达摩院也大幅调低自动驾驶业务重视程度;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主攻L4的公司,则把方向转向更易落地的L2,转向尝试成为Tier1供应商。
究其原因,过去几年的现实已经证明,自动驾驶的研发历时很长且需要投入重金,而又很难在短期见到利润,性价比着实不高。即使是很早就在美国提供无人车服务的Waymo,每月有1500名乘客,但营收也不过才万余美元,和研发动辄以亿计的投入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而从资本市场看,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为932亿元;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约为128起,融资规模240亿元,仅为2021年的四分之一。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融资总额仅为2022年的四分之一。可见,在商业化迟迟难以落地的当下,资本对高阶自动驾驶的热情逐渐消退,甚至自动驾驶企业自身也开始变得迟疑。
尽管如此,但自动驾驶在未来仍是新能源车的主要发力点之一。
例如民生证券认为,2024年将成为智能驾驶在消费者端从形成认知到购买转化的重要时刻,“标配智驾”时代已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智能驾驶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2023~2025年形成差异化。另据国金证券研报预计,2023年~2025年,国内L3级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分别达53.9万辆、274.1万辆、591.7万辆;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600万辆,占乘用车总量的62%。
对此,有专家建议,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自动驾驶在技术、基础设施、数据、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制约。
以推进车路协同德基础设施建设为例,要推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如LTE-V2X)、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如5G-V2X)的建设,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率先应用。逐步推进市政道路的数字化改造,重点在目前开展高等级自动驾驶区域的道路安装智能摄像头、激光雷达、智能信号灯等基础设施,推进车路协同的实现。推动制定高精度地图国家标准,支持自动驾驶企业、地图导航企业、出行服务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享道路实时数据,推动高精地图的动态更新,提供更精准服务。
自动驾驶大势所趋,知难而行是必然的选择。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