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汽车半导体短缺有所缓解 短缺问题至少会持续到2023年

时间:2022-10-17

来源:semiwiki

导语:一些迹象表明,汽车半导体的短缺有所缓解。然而,至少到2023年,轻型汽车的产量可能仍低于其生产能力。

  一些迹象表明,汽车半导体的短缺有所缓解。然而,至少到2023年,轻型汽车的产量可能仍低于其生产能力。LMC Automotive 7月份的轻型汽车产量预测显示,2022年轻型汽车产量将达到8170万辆,比2021增长2%。LMC 1月份的预测显示,2021轻型汽车产量增长13%,比目前的预测多400多万辆。7月份的预测要求2023年产量增长5%,2024年产量增长7%。LMC对2023年和2024年4月份的预测比7月份的预计每年高出400万台。2024年,9170万台的产量应仍低于疫情前的9400万台(五年前)。

汽车半导体行情.jpg

  汽车半导体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之初,汽车制造商严重削减了半导体订单。汽车公司担心,如果需求因疫情而大幅下降,就会陷入汽车库存过剩的困境。当汽车制造商试图增加订单时,他们已经失去了在生产线上的地位,落后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其他行业。

  许多汽车制造商使用即时订购系统来避免库存过剩。这使得他们几乎没有缓冲库存。此外,汽车中使用的大多数半导体都是由提供系统(发动机控制、仪表板电子等)的公司而非汽车制造商购买的,这导致供应链更加复杂。

  用于汽车的半导体设计周期长,必须符合资格标准。因此,汽车制造商很难在短期内更换供应商。

  由于设计周期长和产品寿命长,汽车应用中使用的半导体比大多数其他应用使用的工艺节点要旧。如下表所示,麦肯锡估计,2021,72%的汽车用半导体晶片使用了90纳米或更大的工艺节点,而在所有应用中,这一比例为52%。只有6%的汽车需求是14纳米及更少的工艺节点,而所有应用的这一比例为21%。半导体制造商将其资本支出集中在更先进的工艺节点上,而在较老的节点上仅适度扩展容量。占主导地位的晶圆代工商台积电65%的收入来自先进工艺节点,只有12%的收入来源于90纳米或更大的节点。台积电只有5%的收入来自汽车,而智能手机的收入占38%。因此,对于铸造厂而言,汽车制造商的优先权通常较低。

汽车半导体.jpg

  鉴于上述所有因素,解决所有供应问题需要时间。主要汽车制造商最近发表的评论显示,解决半导体短缺问题的趋势喜忧参半。

  •丰田——至少到2022年第三季度出现短缺;

  •大众——短缺缓解;

  •现代——短缺缓解;

  •通用汽车——2023年仍会受短缺影响;

  •Stellantis–2022年下半年短缺;

  •本田–由于短缺,前景不确定;

  •日产——未来几个月复苏;

  •福特—短缺仍然是一个问题;

  •梅赛德斯-奔驰-无重大供应问题;

  •宝马–没有因短缺导致的生产延迟;

  •沃尔沃–恢复满负荷供应;

  •博世(零件供应商)——短缺到2023年。

  下表列出了汽车市场的主要半导体供应商。2021,前十大供应商占总汽车半导体市场的46%,总价值为690亿美元(根据WSTS)。汽车行业在这些公司的半导体总收入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从17%到50%不等。

汽车半导体.jpg

  五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在最近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也对短缺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Infineon Technologies–在2022年逐步缓解短缺;

  •恩智浦半导体——2022年第三季度需求仍将超过供应;

  •Renesas Electronics–2022年第二季度末库存恢复到计划水平;

  •德州仪器——库存仍低于预期水平;

  •STMicroelectronics–2023年产能售尽。

  汽车半导体的短缺可能至少会持续到2023年。尽管一些汽车制造商表示,它们已恢复全面生产,但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报告称,汽车半导体仍将短缺。短缺将使汽车制造商无法生产足够的汽车来满足2022年和2023年的需求,导致大多数汽车的价格持续居高不下。

  汽车制造商和半导体供应商正在努力防止未来出现这种严重短缺。汽车制造商正在调整他们的准时库存模式。汽车制造商也在与半导体供应商更紧密地合作,以沟通他们的短期和长期需求。随着电动汽车和驾驶辅助技术的发展趋势继续,半导体对汽车制造商将变得更加重要。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