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行业智慧巅峰对话,医疗数字化的未来发展大佬们有何高见?

时间:2022-08-09

来源:雷峰网

导语:医疗产业是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石,数字经济对促进医疗产业提高效率、医疗资源合理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数字医疗产业在服务民生、产业升级中可产生多重价值。

  信息、数字时代,最主要财富是数据。随着国家将数据列入生产要素,并明确提出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深入挖掘和应用数据价值,成为各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医疗产业是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石,数字经济对促进医疗产业提高效率、医疗资源合理分布有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数字医疗产业在服务民生、产业升级中可产生多重价值。

  一、数据的最大价值是发现问题和驱动创新

  如今,随着不断发展,起步于信息化的医信行业正大步迈入数字化阶段。从概念上说,数字化包含信息化,但相对信息化,数字化是更大或更高的范畴。

  首先,数据采集方式不同。信息化阶段,数据更多来自手工录入,比如OA系统、电子病历等。而数字化阶段,数据采集更多基于传感器、智能穿戴等物联网设备,包括各类大型影像采集设备。这也导致了数据规模的差别,数字化时代呈现的是海量、多元、异构的“大数据”概念。

  其次,数据所能增益的能力不同。信息化阶段更多的是利用基本的统计学方法做数据利用,增强记忆、检索能力。而数字化阶段则是基于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做数据利用,帮助我们提升分析和决策能力。

  最后,医院运营管理的目标和模式不同。信息化阶段,医院关注的是怎样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整体运营、管理流程规范化。而数字化阶段,医院的运营核心是,怎样提高诊疗效率和服务效率,以及如何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通过科学治理更快反馈给临床、职能部门、管理者,帮助他们改进工作。

  很显然,不管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阶段,最主要财富都是数据。数据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发现问题和驱动创新。

  数据分析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倒逼业务流程、系统建设等的优化。比如很多医院对手术患者的追踪还停留在人工填写手术记录表的阶段,数据分析发现手工录入存在错漏。而瑞金医院通过优化改进,已经进入手术患者扫码追踪阶段。

  数据分析能够提升医生决策能力和行业创新可能。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应用各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帮助医院做好医疗、服务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这些智能化系统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正是基于医疗大数据的驱动和支撑。

  虽然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程度较之二三十年前的确达到了更高水平,但对数据的利用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待提升。

智慧医疗.jpg

  二、从形式到内涵 数据赋能守护医疗质量生命线

  2022年7月29日,由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指导,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医疗论坛”在京召开。

  孙咸泽在致辞中表示,要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医疗论坛为契机,紧紧抓住数字医疗事业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努力构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更好的惠及广大患者,实现我国数字医疗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促进数字医疗、数字健康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劲的动力。

  王立勋副局长介绍了北京市统筹推动跨体系数字医疗标杆工程。

  目前北京市已启动电子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院+互联网等试点工作,加快创新数字医疗产品进医院,进医保。

  未来,首都将以营造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闭环作为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数字医疗发展路径。

  在数字医疗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诊疗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为首都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的再提升做出贡献。

  北京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不仅聚集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产业,还拥有全国最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及深厚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基础。

  北京在数字医疗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应当对全国的数字医疗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为积极推进数字医疗发展,北京市经信局联合产业各方共同倡议,携手共进,推动数字医疗健康、创新、协同发展,在本次论坛期间共同发布《数字医疗北京倡议》。

  《数字医疗北京倡议》围绕三个“坚持”展开。

  一、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聚焦提高诊疗水平现代化、支持医疗机构高水平运营、严格保护个人信息。

  二、坚持以生态为引领,聚焦构建医疗机构、创新企业、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产业生态,及构建头部企业引领的产业梯队。

  三、坚持以首善为目标,聚焦“跨体系数字医疗”标杆工程,打造“首善”政策,塑造“首善”品牌。通过共同推动数字医疗北京倡议落地生根,生态各方将共同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的建设不懈努力。

  三、行业智慧巅峰对话,碰撞数字医疗的AI未来

  在技术发展的驱动和巨大的需求之下,医疗器械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化转型非常迫切。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通知》,遴选了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步完善,对于产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可更有据可依地完善产品。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士远主任表示,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现状是健康积极的。政策和资本积极推动着医疗AI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应用到临床。

  目前已经有30多个医学影像AI产品获得NMPA的三类注册证,部分企业还获得了FDA和CE认证,走向了海外。此外,多地批准AI收费,商业化落地逐步实现。

  最后,科研全面突破,论文和专利均列全球第一。可见,中国医学影像AI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昆仑教授表示,医院的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

  当前对智慧医疗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首先是多级连通、跨域协同,实现数据的共享协同。第二是通过标准化、协同化、流程化和智能化体系的建设,实现医疗数据的汇集智慧共生。

  第三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激发医疗系统的潜能,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服务更多的人群。第四是加快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全面构筑可靠拖底的安防系统。

  在未来,接受和使用AI将使得影像科医生和整个影像平台走向更宽广的发展领域,促进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国家实现分级诊疗做出贡献。

  四、未来的数字化医疗场景

  1. 数字化手术室

  采用网络、信息与影像技术,从医院信息系统中调取数据或影响信息,将手术患者有关的重要信息进行实时多向传输。同时采取实时交互的方式进行远程演示、教学,并且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控与储存。

  2. 病例可视化

  利用电子设备与可视化大屏记录、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病人的医疗记录,取代手写病历,让医生与患者都能对病情有详细了解,辅助医生确诊决策。

  3. 移动查房

  线上移动查房可及时查看病人的情况,可用显著的方式标明病人的护理等级、检查情况、身体指标等各项数据,实时传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

  4. 移动护理

  护士通过终端读取病人信息和接下来要进行的护理工作,协助和指导护士完成医嘱,提高护理质量,节省医务人员时间、控制医疗成本。在进行完护理工作后,可以将病人的情况和指标传输到医疗系统内,对患者的护理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正如上述所说,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医疗也在不断进步,持续发展助力医院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于数字孪生、大数据、信息等技术,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实现智慧医疗平台的低成本快速搭建,从而实现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的互通互联,打破数据孤岛,有效为智慧医疗实现降本增效。

  文章来源:CDSreport,伏锂码云平台,雷峰网leiphone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