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1日发布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0.4和2.8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7.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
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本月制造业供需在6月份快速释放后有所回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3.0和1.9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
近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市场预期受到一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0%,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行业市场预期总体稳定;
而剩余纺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均连续4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是本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价格来看,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0.4%和40.1%,比上月下降11.6和6.2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两个价格指数在调查行业中最低,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出厂价格显著回落。
由于价格水平大幅波动,部分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采购意愿减弱,本月采购量指数为48.9%,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PMI指数下降,表明内生性下行压力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散发疫情加上需求收缩,多重困难下企业面临不小压力。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仅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本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除了工业制造业之外,消费电子同样步入衰退期
近期据台湾媒体报道,PC大厂戴尔已紧急通知面板厂商,自7月起,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面板的第三季度订单“砍”去50%。受影响的面板厂,包括京东方、LGD、友达、群创、华星光电、夏普,影响层面涵盖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面板厂。戴尔为了控制财务库存及避免存货跌价损失,对以往与面板供应商的签订供货及数量保证的协定完全置之不理,全部直接“砍单”。
此外,早在今年6月中旬,三星下令要求包括面板、手机、存储器部门在内的所有事业群暂停采购直至7月底,并报告库存状况。本次暂停采购涵盖电视、智能手机和家用电器等产品,涉及芯片、电子零件和最终品包装,同时三种组件被限购,包括显示器、集成电路和备件(PCBA、电源等)。
PC\三星等电子消费企业,作为行业龙头,“砍单”说明其不看好全球整体市场,市场情绪为此也受到波及。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最新预测也显示,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大幅下滑9.5%,消费电子市场同样进入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