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网 > 新闻频道 > 行业资讯 > 资讯详情

人形机器人点燃3D传感赛道

时间:2022-07-08

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导语:机器代人浪潮下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除工业机器人之外,机器视觉个股也大幅上涨,而机器视觉技术的一大核心便在于3D传感。

  近期,特斯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的消息一出,科技领域瞬间炸锅,甚至带动了千里之外的中国机器人上市公司股价大涨。

  近年来,随着人类服务的局限性、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疫情层出不穷、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等方面的共同驱使,“机器代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盛证券指出,特斯拉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原型,具备极强的标杆带头作用,将为机器人产业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2021年全球劳动人口总数约34.5 亿人,假设其中约11.6%的劳动者被机器人取代,按价格25万元计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100万亿级别。

  同时,机器代人浪潮下相关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除工业机器人之外,机器视觉个股也大幅上涨,而机器视觉技术的一大核心便在于3D传感。

  随着机器人应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以及消费电子向智能化、AR以及体感识别能力的搭载,3D传感市场发展浪潮正在袭来。根据The Insight Partners公布的数据显示,3D传感市场在未来几年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48.1亿美元,发展到2027年的719.1亿美元,在十年的时间内,增长十多倍,成为下一个重要传感器细分市场。

  3D传感的市场应用非常广泛,从之前所说的智能手机,到目前广泛使用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或者是智能工厂等都在应用这一技术。虽然近两年来由于疫情,3D传感技术等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这一技术在面部识别、手势交互和检测行为或身体动作等方面功能等成熟,3D传感技术也在进一步拓展到新的领域。

  在商业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支付和身份认证,YOLE 预测2016-2026 全球采用3D人脸识别的商业终端出货量复合增速为11.3%。随着底层元器件和算法的快速发展,3D 视觉感知技术逐渐由工业向消费级推广。

  在消费电子领域,主要应用为结构光技术和 ToF 技术在手机端的普及(用于生物识别、拍照景深以及 AR 传感)、体感游戏机等。

  在汽车领域,主要用于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车载摄像头识别。工业、医疗、国防领域市场增长相对较慢,人形机器人的爆发有望给消费市场和工业市场带来强大增长动力。

  据悉,特斯拉即将推出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运用了特斯拉最先进的AI技术,其头部配备了与特斯拉汽车相同的智能驾驶摄像头,内置FSD芯片,并基于视觉神经网络神经系统预测能力的自动驾驶技术驱动,与汽车共用AI系统。这意味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延续了以视觉为主的传感技术路线。

  若按技术路线划分,3D传感主要可分为:结构光、iToF、dToF激光雷达、双目视觉、激光三维扫描。其中,双目视觉如今主要应用于工业相机及汽车ADAS。而由于人形机器人3D传感不仅需完成避障、路径规划,更需要准确识别目标。若要完成类似人手的精密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定位精度需达毫米级别,因此需引入工业级双目/多目相机,单机价值量相对普通服务机器人较高。

  人形机器人3D传感器成本将远高于目前服务机器人、低于工业机器人。若未来特斯拉机器人达到其电动车近100万量级的销量,其搭建的3D传感器模块市场规模或达30亿-50亿美元。

  结语: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布具有产业风向标作用,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机器替人”大趋势,也将点燃资本市场热情,加速打开3D传感巨大市场。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最新新闻
查看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