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25年

文:陈斯文2013年9月

导语:施耐德在勒克勒佐小镇成功进入冶金、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开启法国工业史上的一系列辉煌。在随后的“普法战争”及“二战”中施耐德通过金融、发展技术、顺应政府政策、合并等方式走出阴霾,重整旗鼓,最终进入电力电气行业,开始业务全新篇章。

不一样的25年  
书名:《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施耐德电气唯一授权,百万字文献资料百位相关人士,两年深入采访,原生态创作)
作者:陈斯文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第一版
 
陈斯文
财经作家,企业案例研究者,蓝狮子签约作家。专注于对制造行业、跨国企业的观察。著有《中国经济猜想》、《庄家之死》等书。

不一样的25年

1889年,施耐德参与建造的埃菲尔铁塔
上章提要
    施耐德在中国,通过运营细节及对中国市场的贡献,成功获得中国政府信任,其当时负责人赵国华先生被特邀在“中国入世10年”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本章提要
    施耐德在勒克勒佐小镇成功进入冶金、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开启法国工业史上的一系列辉煌。在随后的“普法战争”及“二战”中施耐德通过金融、发展技术、顺应政府政策、合并等方式走出阴霾,重整旗鼓,最终进入电力电气行业,开始业务全新篇章。
 
第二章 在欧洲(精选)
 
近代工业文明,萌生于资本与技术的结合。——陈斯文
 
小镇上的重工业
    作为一家公司,施耐德的历史几乎与工业革命同步。1836年,早期主要靠金银加工兴起的施耐德家族中的两个年轻人来到了法国中部的勒克勒佐小镇上,这两个分别叫欧仁·施耐德和阿道夫·施耐德的兄弟,掀开了施耐德公司的篇章。
 
欧仁·施耐德
欧仁·施耐德
 
    经过整个家族长期积累,施耐德兄弟在勒克勒佐镇准备开办的,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化企业。到达勒克勒佐之后,他们收购了小镇上相当一批作坊式企业,形成了一家公司。接着新建了炼钢用的高炉,而后又开始把大批当时很稀有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到这里。在1836年当年就实现了辊轧工艺的应用,使得制造复杂形状构件成为可能,之后又实现了薄金属板铸件的量产。
 
    施耐德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由法国本土生产的蒸汽机车。
 
    从1825年到1830年,法国工业的年增长率只有1.46%。1832年,全法国的蒸汽机数量只有525台,这意味着从1817年开始,全法国每年只增加22台蒸汽机。因此施耐德兄弟的这笔投资既具有高度的冒险性,又非常激动人心。
 
    而同时,当时在七月王朝的统治下,政治日趋稳定,和平时期市场的需求不断涌出。在1836年后的3年时间里,施耐德公司不计成本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期望通过制造蒸汽机车取得未来市场的核心地位。成果最终体现在1838年,施耐德公司拿出了他们的研发成果之一:一台从零件到组装都完全国产化的蒸汽机车,用媒体的说法是“第一台在法兰西大地上驰骋的法国火车”。
 
1838年,欧仁施耐德与伯顿联合开发的欧 洲第一辆蒸汽机车La Gironde模型
1838年,欧仁施耐德与伯顿联合开发的欧洲第一辆蒸汽机车La Gironde模型
 
    与所有代表爱国主义的成就一样,尽管这辆机车还存在技术缺陷,但依然获得了广泛赞美,媒体不吝于将声名赠送给施耐德兄弟。1842年法国议会通过《铁路法案》,决定建造6条铁路,许可施耐德公司为其提供铁路所需的全部铁轨,以及配套的蒸汽机车。
 
    公司的前景,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随后的1839年,公司制造出法国第一艘蒸汽机船,很快便得到了军方的青睐。10年后,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战舰拿破仑号,这一合作为公司日后进入军工领域牵上了线。同时,公司开始了对蒸汽锤的研究,造就了公司在未来数十年里的繁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施耐德工厂工人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施耐德工厂工人
 
    作为原料,生铁或钢是无法满足一些制件的力学要求的,这就产生了更高的工艺需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铁匠用锤子不停敲击烧红的铁,以制造出高强度的冷兵器。敲击的过程被称为锻打。它不仅可以改变工件的形状,而且能改善金属的颗粒结构和力学性能。
 
    但是,只凭人力进行锻打,是无法制造大型制件的。因此,蒸汽锤就成为制造大型发动机长轴、活塞杆、大口径炮筒的必要设备。
 
蒸汽锤
蒸汽锤
 
    公司在1843年完成了这一研发任务,蒸汽锤正式投入应用,公司下属的铸造厂的生产效率因此一下子提高了10倍。
 
    在此,我们嗅到了一点现代企业的味道。作为公司的一个下属单位,蒸汽锤的制造部门获得了一项了不起的权力,那就是只要能谈成好生意,有权把专利产品销到外面,甚至卖给公司的竞争对手。除去获得的利润之外,这样的权力无疑让公司下属的单位能够更自主经营,也更有效率,自然也更富有成长的潜力。
 
动荡与危机
    公司的繁荣明显受到了需求浪潮的推动。当时,法国每一个外省都希望尽快用铁路与巴黎建立联系。据此规划的铁路蓝图形同蛛网,从而引发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到1870年的2万公里铁路干线中,施耐德公司取得了其中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就当时整个法国而言,施耐德公司所处的社会环境却是不稳定的。1870年,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拿破仑三世政权在7月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在色当惨败,施耐德家族所倚重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权土崩瓦解。之后,巴黎公社成立。
 
    法国全国范围的动荡,是真正令公司管理者感到焦虑的因素。而同时在19世纪70年代,公司失去了它的重要创始人,精于财务和金融的阿道夫·施耐德去世,对公司实际经营起到现实指导作用的欧仁·施耐德重病在身。因此施耐德公司的权力被交接到了欧仁·施耐德的长子——亨利·施耐德的手中。

    由于外界环境的动荡,施耐德公司的收入开始大幅下降。亨利·施耐德没有放弃公司,1871年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欧洲各大银行的总部,公司将工厂和矿山作为抵押,来获取下一步动作所需的资金。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做法,而亨利·施耐德信心坚定,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情报的分析。根据条约规定,法国虽然是战败国,却只丧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战俘也被发还武器,并开始与巴黎公社武装战斗。这显然意味着普鲁士不希望过分削弱法国,对新政权也持以敌意。同时,巴黎公社对于企业主和银行家的苛刻政策,使其无法得到内部的经济支持。这就预示着,巴黎公社将是一个暂时性的政权。
 
蒸汽锤
蒸汽锤
 
    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从银行得到的借贷资金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用来继续提高工人的工资与福利。另一部分资金则被应用在生产上。而最后一部分的资金被用到了继续为公司引进新技术上。比如说,公司引入了“托马斯炼钢法”。这种技术在转炉中加入碱性成分,可以除掉高磷硫铁矿石的脱磷、脱硫问题,使炼钢厂能够利用丰富的高磷、高硫矿石,摆脱对原料来源的依赖。除此之外,低磷的钢材可以拥有更好的金属性能,为公司转向下一步的新产品领域打下基础。
 
    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无疑有助于施耐德公司未来的发展。不过我们还是要关注,以钢铁、铁路为主业的施耐德公司能不能重振雄风;新管理者的决策是不是正确。
  
合理的转型
    历史印证了亨利·施耐德的判断。1871年,随着凡尔赛驻军攻入巴黎,新政权重新建立起来。令公司非常惊喜的是,这个新政府面对战后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修补与复兴措施。公共工程部制定了全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弗雷西内计划”,拨款50亿法郎,以完善法国以铁路网络为主、航运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
 
    当时,整个法国只有施耐德家族的工厂有足够的钢材库存,而且一系列基础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生产效率大大领先。在民用重工市场上累积的能力和信誉,接下来又将施耐德公司推向一个技术应用更为广泛而迫切的领域。那就是工业革命将要渗入的下一个重要领域——军工行业。
 
    施耐德进入军工领域,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工业革命影响军事工业的两大重要因素。这种影响的第一位是标准化,而由标准化带来了第二种因素——规模化。
 
    施耐德进入军事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火炮、军舰装甲等一系列产品。正是管理者及早地看到了基础技术对于军工产业的帮助,努力推动钢铁铸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才使公司有能力制造这一系列尖端武器。比如优质钢的应用,使得施耐德大炮的炮身不易碎裂;坩埚铸造大钢锭技术,让制造大口径火炮成为可能;断隔螺式闭锁机、压缩紧塞具的应用,又可以更好地密封炮尾,承受火药燃气对膛底的巨大压力,提高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到20世纪之初,施耐德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军工企业,仅次于著名的克虏伯公司。这个时期也正是李鸿章访问施耐德公司的时代,施耐德的产品也渗入到当时的中国军队当中。
 
    卓越的市场地位和民族工业的象征,使施耐德公司真正具备一家大公司的地位。在1889年,公司的荣耀被永恒地存留下来——1889年建成的埃菲尔铁塔。
 
    这座324米高的全钢镂空建筑是人类工业文明的成果:50名建筑设计师画了5000张工程图;7000吨钢材被铸成12000个金属部件,以259万个铆钉组装成型。在铁塔第一个平台下方的壁面四周,刻有72位法国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名字,施耐德公司的创始人欧仁·施耐德也名列其中。
 
    1898年,富有远见的公司第二代领导人亨利·施耐德溘然长逝。在之前的几年,他目睹了电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通用电气公司的诞生。出于对高科技的习惯性追求,这位敏锐的企业家作出了一个对施耐德影响至今的决定:公司拿出一部分资产投入电力业务,并成立相应的业务部门。他大概不会想到,这个决定的价值何等巨大,它甚至超过了自己一生的贡献。
  
烦恼与低谷
    进入20世纪之后,施耐德公司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到1914年,法国仅陆军就扩充到80万人。与军方保持紧密联系的施耐德公司,很自然地成为军火订单的主要承接者。借这个机会,施耐德公司攀上了自己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1904年,公司成为法国三大银行之一的巴黎联合银行的大股东。随后,公司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结盟,用合作建厂的方式获得了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制造技术。到1914年,从事电气业务的工厂已经拥有了1200名员工,可以生产从发电机、变压器到牵引机等一系列在当时非常先进的输配电产品。
 
梅兰日兰1920年生产的低压断路
梅兰日兰1920年生产的低压断路
 
    随着战战后重建,同时拥有钢铁、电力和水泥多个业务板块的施耐德公司,自然就成为这些工程的原料供应商。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著名的罗讷河大坝及发电站。
 
    不过,施耐德在民用行业中取得的成功,很快就被新的阴霾笼罩。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6月16日,绕过马其诺防线的德军到达勒克勒佐镇,施耐德公司在此地的工矿被悉数占领。
 
    在占领后的第二天,接收官员与德国工程师就进驻工厂,控制了公司。
 
    总部和工厂的重要部门被安插了纳粹党员,银行资金被接管,工会被严令取消,工厂在原料采购和加工上都被设计了许可制度,企业内部增加专门机构来指导生产资源的分配。
 
    跳出商业,从战争角度来看,施耐德公司的行为无异于资敌。曾经是法兰西民族工业代表的企业,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成为纳粹的附庸。
 
    更糟糕的是,1943年10月17日,盟军94架轰炸机“莅临”勒克勒佐镇上空,对这里的工厂群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在回忆文章中,消防队员言简意赅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地狱里的炎湖升到了人间。”在2万法国人不幸丧生的同时,100多年前施耐德兄弟亲手创造的工厂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公司几乎损失了这里的全部设施和厂房,彻底丧失了生产能力。
 
重新起步
    1945年,二战的阴霾离散开来,公司实在有太多的修复工作要做。作为施耐德公司的新一代管理者,新任总经理查尔斯·施耐德认为,公司的军工板块已经无力振作,然而公司的电力、水泥及金融板块却依然保持着雄厚实力,这为公司东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查尔斯·施耐德作为新任总经理,继承了家族善用社会资源的一面。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片段是:查尔斯在1947年找到总统戴高乐,在会谈结束后,他满面春风地离开了爱丽舍宫,随后在公司大会上宣布了转向民用行业的决定。
 
    20世纪50年代,公司最为重要的策略应属配合政府的经济复苏计划。这一准确的策略,大大加强了企业与社会复兴的契合度。
 
    在战争中,法国有超过15%的房屋被毁,加上战后人口的增长,使得住宅需求成为法国政府必须着手解决的大问题。这时,施耐德公司主动为住宅建设配套电力设施,以优惠的价格铺设线路、安装电气元件,最终使公司在加强政府关系的同时,也在市场上获得了相当的口碑。
 
    另一方面,施耐德公司发现用户厌倦了传统的保险丝,希望能有一种便捷安全的设备来替换的时候,一个新市场就呈现在公司面前:家用断路器开始登上施耐德的产品版图。
 
    1975年,施耐德收购了一家断路器制造企业的部分股权,这家名为“梅兰日兰”的法国企业成立于1920年,在家用断路器制造领域有着独到的技术。凭借着这一次收购,施耐德对于电气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而梅兰日兰在市场上的嗅觉,在12年后再次帮助了施耐德,并最终成就了另外一段传奇。
 
    1981年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的皮诺·瓦朗西耶纳,明确地意识到公司的事业应该更加专注,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资本投资政策也应该更理    性。由此,施耐德公司开始了自己产业转型的一个高峰,开始着意打造自己在电气领域中的新形象。
 
1    986年,皮诺·瓦朗西耶纳作出了一个决定,着手吸纳梅兰日兰公司。1988年,公司收购了TE电器,这又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品牌。与梅兰日兰相类似的是,作为TE电器核心产品的接触器,其实就是为工业用户提供的分断开关。显然,施耐德选择并购TE电器,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它要借此进驻工业客户市场。而在1991年,公司再将美商实快电力纳入旗下,这是电气行业中的又一著名品牌。在一系列措施推动下,新的施耐德电气时代正到来!(下一章:初入中国,看施耐德如何“创造故事,为后代留下吟咏的题材”!)

备注:本章节为原著精选,详细内容请购阅原著《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

施耐德电气  
此章品牌经验
    投资于未来——从这一章的叙述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施耐德公司长期以来的传统。无论是投资于蒸汽锤、托马斯炼钢法,还是大胆剥离钢铁、造船业务,专注于新兴的电
力行业,施耐德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依据未来、经营当下的教程。这种基于西方冒险主义的风险投资家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施耐德公司走在前沿。在后面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传统得到了保留,并帮助公司不断成为行业中的先行者。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二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二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六期

    2024年第六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六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