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在线

文:传动网2024年第六期

导语:资讯在线

数据

50.1%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3 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5%和49.4%,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 点;小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 指数位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继续加快。

  新订单指数为50.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总体水平与上月基本持平。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继续收窄。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延长。

1733204046765.jpg

0.6-0.7元/Wh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丰田、日产、三星 SDI等全球制造商已开始试制全固态电池,随着业者竞相量产, 预估产量可于2027年前达GWh(吉瓦时)水平。

  固态电池有望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但仍面临生产 成本高、工艺复杂以及缺乏完整供应链等挑战。目前,半固态 电池在电动车的装车量已达GWh等级,电芯能量密度为300- 360Wh/kg。由于制造规模小,加上制造工艺未完全成熟,半 固态电池量产初期的电芯价格高于1元人民币/Wh。TrendForce 集邦咨询预期,随制造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度提升,半固态电 池综合成本可望于2035年降至0.4元人民币/Wh以下。

  全固态电池正从样品电芯进入工程化,同样将面临量产初 期成本高而垫高产品价格的问题。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 2030年后当全固态电池应用规模大于10GWh,电芯价格将降至 1元人民币/Wh左右;2035年经过市场大规模快速推广,电芯 价格将有机会降至0.6-0.7元人民币/Wh。

+22.6%

  根据根据洛图科技(RUNTO)最新发布的《中国智能 腕戴设备线上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 度,中国智能腕戴设备线上全渠道(含拼多多、抖音、快手 等新兴电商)的累计销量达3018.1万台,同比增长22.6%;销 售额累计为173.4亿元,同比增长2.5%。

  其中,传统电商销量占整体的66.9%,达到2022.1万台, 增量更多则来自新兴电商。洛图科技依据功能、适用场景的 不同将智能腕戴设备分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两大类,智能 手表又可分为典型智能手表、儿童智能手表两类。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儿童智能手表、典型智能手 表、智能手环在传统电商的销量占比分别为33.9%、33.4%和 32.8%,三者基本相当。不过凭借较高的产品单价,典型智 能手表在销额中的占比更高,达到65.9%。具体来看,智能手 表市场上,前五大品牌分别为:华为、苹果、小米、荣耀、 vivo。

7,330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了2024年V2版本《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指南》。IDC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2028年预计达到4.4万 亿美元,2023-2028年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5.4%。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 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 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

  聚焦中国市场,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与数字化相关的“十四五”规 划。此外,全球范围内大数据、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行各业的终端用户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IDC预计,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 预计达到7,330亿美元,全球占比约16.7%,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6%,增速高于数字化转型全球整体增速。

数据

+38.3%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统计,1-10 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847.5GWh,累计同比增 长38.3%。

  1-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796.0GWh,累 计同比增长43.2%。其中,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04.5GWh, 占总销量75.9%,累计同比增长26.7%;其他电池累计销量为 191.5GWh,占总销量24.1%,累计同比增143.2%。

  1-10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46.0GWh,累计同比增长26.5%。合计累计出口占前10月累计销量18.3%。其 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03.3GWh,占总出口量的70.8%,累计同比增长2.7%;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42.6GWh,占总出口 量的29.2%,累计同比增长189.5%。

  装车量方面: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05.8GWh, 累计同比增长37.6%。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11.1GWh,占 总装车量27.3%,累计同比增长18.3%;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294.5GWh,占总装车量72.6%,累计同比增长46.7%。

1733204477680.jpg

+9.9%

  中国信通院发布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024年1-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0亿部,同比增长9.9%,其中5G手机 1.87亿部,同比增长15.7%, 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4.9%。2024年9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537.1万部,同比下降23.8%,其中 5G手机2231.6万部,同比下降22.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8.0%。

  在智能手机市场方面,2024年1-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2.06亿部,同比增长7.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3.4%;智能手机上 市新机型218款,同比下降21.9%,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69.0%。2024年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2371.7万部,同比下降 25.7%,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3.5%;智能手机上市新机型18款,同比下降43.8%,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51.4%。

  2024年1-9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1.88亿部,同比增长15.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3%;上市新机型294款,同比下 降4.2%,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93.0%。

40亿美元

  根据调研机构TechInsights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推动 下,数据中心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转变。随着计算半导体市场到2025年将飙 升至惊人的2390亿美元,电力输送需求从每机架30千瓦飙升至100千瓦以上。这 一激增也推动了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亿美元,这得益 于人工智能对计算能力的无限需求。

  多项技术进步正在重塑数据中心的电力输送。电源单元正在从服务器级过渡 到专用电源架,以优化空间和冗余。在Open Rack v3标准的推动下,电力输送继续从12 Vdc转向48 Vdc母线。人工智能的增长强化了这一趋势,因为它为高功率输送提供了更实用的解决方案,同时降低了损耗。 电源额定功率从1-3 kW增加到5-12 kW,从而提高了功率密度,而由于数据中心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效率目标已升至97.5%。

  这些转变正在推动电源转换新拓扑的发展以及新的功率半导体技术,例如交流/直流转换级中额定电压为400 V的SiC和电源单元 中直流/直流转换级的氮化镓(GaN)的引入。MOSFET 功率级也将从加速卡市场的爆炸式发展中受益匪浅。

1733204677311.jpg

行业

  电机标准 GB/T 10069.3-2024 将于2025年3月1日实施

  GB/T 10069.3-2024《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 第3部分:噪声限值》标准发布日期:2024-08-23;实施日期:

  2025-03-01;本标准全部代替GB/T 10069.3-2008。

  本标准等同采用IEC国际标准:IEC 60034-9:2021;采标中文名称:旋转电机 第9部分:噪声限值。国内共47家单位共35人 参与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描述了旋转电机的声功率级测定的试验方法;规定了对于符合IEC 60034-1,按IEC 60034-6规定的冷却方法以及按 IEC 60034-5规定的防护等级并具备下列特性的旋转电机,规定了电网供电时工厂验收试验方法下A计权声功率级最大值。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设计的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功率范围为额定输出从1 kW(kVA)到5500 kW(kVA);转速范围不超过 3750 r/min。对特别从电、机械或声学方面为降低声功率级专门改进的设计除外;由变频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产生的噪声除外。


  募资5.3亿元,港迪技术登录深交所创业板

  11月7日,武汉港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 “港迪技术”,股票代码“301633”)成功登陆在深交所 创业板。

  本次IPO,港迪技术公开发行股份数量1392万股, 发行价为每股37.94元,港迪技术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 52,812.48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 为45,049.49万元,公司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 20,554.38万元。

  港迪技术主要从事变频器、逆变器、整流回馈装置、 行业专机等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 术服务,提供港口、水泥、冶金、铁路、仓储等领域起重 运输设备的智能化、无人化作业的系统解决方案等,致力 于实现各类单机机械设备核心驱动部件国产化、设备群全 流程作业无人化、企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

  ABB收购Aurora强化NEMA电机线

  近日,ABB宣布已签署收购Aurora Motors的协 议。这项交易是Motion业务领域盈利增长战略的一部 分,它将助力NEMA电机事业部提升其产品供应、扩展 其供应链,并增强对全球客户群的支持。

  Aurora Motors是一家价值400万美元的美国立式 泵电机供应商,其工程和运营部门位于中国上海,公司 办公室和配送中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沃德。预计交 易将在2024财年结束前完成。

  全球NEMA电机行业的规模约为34亿美元,包括 主要用于北美地区的工业电机。NEMA电机是食品和饮 料、石油和天然气、采矿和骨料、水和废水处理等行业 中设备运行的关键组件,也是空气、液体和装置等应用 中的重要部件。

  锂电行业仍将是磁驱输送系统销售额增速最高的行业

  根据专业调研机构Interact Analysis发布的报告指出,从2020到2023年,锂电行业对磁驱输送线的需求爆发,经历了连续几年的 销售额翻倍增长,但其实电池行业从2023年开始,就出现了产能过度扩张的情况,对新增生产设备的需求减缓。2024年,随着部分 车企推迟电动车生产规划,电池厂的产能扩建项目也出现延迟,全球整体来看,锂电行业的磁驱输送系统销售额同比下降,欧洲部分 地区、韩国等市场预计降幅甚至将超过10%。

  锂电池行业的过剩产能可能需要至少1-2年缓慢出清。不过,升级已有的产线,也将带来对磁驱输送这样的新技术的需求,因此 磁驱输送线的销售额增速预计将高于其他锂电生产设备的销售额增速。在截止2029年的预测期内,锂电行业仍将是磁驱输送系统销售 额预测增速最高的行业。

行业

  ISM预测:制造业行情于明年上半年改善

  制造业活动的主要先行指标——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今年10月进一步下降0.7%,跌至 46.5%,表明制造业正在收缩。PMI低于50.0%代表制造业收缩,而10月的数据是2023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该机构还 预测,整体制造业活动直到明年上半年才会有所改善。

  ISM制造业调查委员会主席Tim Fiore说:“需求持续疲软,工厂产出下降,资金投入持续宽松,不利于未来增长。”新订单 仍处于萎缩区间,但略有增长,增幅为1%,达到47.1%。整体来看,工厂产量下降了3.6%,降至46.2%。Fiore表示:“投入品 (指供应商交货、库存、价格和进口)总体上继续适应未来需求增长,库存回落到较低水平,供应商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仍 面临困难。”

  进口在连续五个月扩张之后,紧接着又连续五个月出现了萎缩,而此前就经历了连续14个月的收缩。Fiore说,由于整体 增长前景仍不明朗,ISM专家小组成员所在企业继续限制对库存的投资。


  工信部: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等关键 核心部件供给能力

  11月6日,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

  该《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 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 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 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 型企业3~5家。

  《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经

  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 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 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

1733205089748.jpg

  工业操作系统联盟成立

  11月9日,在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上,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 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东土科技、振华重工、中控技术、华为等26家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 发起成立“工业操作系统联盟”。

  工业操作系统联盟旨在携手工业操作系统联盟企业及研究机构,构建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促进工业操作系统的技术研 发、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共筑工业领域自主可控“同心圆”,为工业领域提供支撑。

  当天还发布了《工业智能操作系统白皮书》,剖析工业智能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核心技术架构、行业应用案例及未来 发展趋势。

  本次大会以“AI for Engineering·工业软件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20余位院士和1000余位工业软件领域专家学者和 行业人士参加,共谋工业软件发展。现场共有10位院士发表主旨报告,剖析工业软件发展趋势,为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 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启示。

企业

汇川技术年产6000台高压变频器即将投产

  据报道,汇川技术正在济南高新区加快建设年产6000台工程型变频器项目。今年10月底,项目计划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 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50亿元,建成后主要用于高压/工程型变频器产品的生产基地,覆盖华北片区的客户。

  济南汇川基地负责人赵玉宏介绍,项目位于济南高新区孙村街道科嘉路以南、春晖路以西,占地面积114亩,计划投资约7 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两座生产厂房、试制楼、食堂、停车楼及附属用房、工艺生产线等,最终形成年产 6000台工程型变频器规模。这也是总部位于深圳的这家企业在北方地区布局的重大项目。

  项目自去年9月1日开工建设,单体施工及工艺布局同步开展。截至目前,整体进度已完成70%,项目计划今年10月底竣工 投产,投产后将成为汇川技术在华北区域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产品将被应用于冶金行业的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电力行业中大型 火电项目、垃圾发电、生物发电领域项目,海上石油钻井等高端领域。

  固高科技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近日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 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由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 业大学(深圳)、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主要 完成单位的项目“驱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与装备及 其应用”荣获202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本次获奖项目以固高科技的高性能、高精度、高集 成化的驱控一体机为硬件平台,采用固高自主知识产权的 gLink-Ⅱ千兆等环网通讯协议实现高速实时同步控制和数据 互联,数据链路双冗余保证了通讯数据的安全和可靠。项目 自动化实施方面采用低代码视控云一体开发平台,采用低代 码、组态技术,整合运动控制、视觉和云服务,具有低代 码、周期短、易维护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开发方式,节 省项目开发人力40%以上,缩短项目开发时间35%以上。据 悉,相关技术和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装备、高精密激 光装备、高端数控装备、3C装备等领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拿大平面电机公司PMI成立中国子公司

  10月18日,上海平面魔方自动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注册资本为1万美元。天眼查官网显示,上海平面魔方自动 化有限公司由Planar Motor Inc.全资控股。平面魔方自动化 的法定代表人LU XIAODONG同时也是加拿大磁悬浮平面电 机研发制造商Planar Motor Inc.的总裁、联合创始人。

  Planar Motor Inc.(下文简称“PMI”)是一家成立 于2017年的专注于磁悬浮平面电机产品开发与制造的加拿 大企业。据了解,PMI的联合创始人LU XIAODONG(鹿笑 冬)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获得曾获得国际生产工程 学院的 F.W. Taylor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Carl G. Sontheimer 奖等。

  PMI推出的Planar Motor System由一个或多个XBot (移动器)和一个由模块化Flyway(静态器)组成的固定 表面构成。磁悬浮平面输送系统以磁悬浮平面电机技术为 核心,通过磁悬浮技术,即可实现非接触式多自由度精密 运动系统。

  和利时私有化收购完成交割

  近期,和利时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私有化收购完成交割,代表着在业界颇具口碑的自动化龙头企业和利时将迎来新的股 东,也由此跨入高速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总部位于香港,长期专注中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私募股权基金上达资本(Ascendent Capital Partners)完成了对在纳斯达 克上市的和利时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NASDAQ:HOLI)的私有化交易,此次和利时退市交易引入了包括中石化在内的国有资 本,各方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公司行业拓展和业务创新。

  随着私有化进程和收购交易的顺利完成,和利时也并入全新设立的母公司人和利时控股公司(“人和利时”),成为“人和 利时”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人和利时的全资子公司,此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和利时不再保持上市地位。据了解,之所以将新的母 公司命名为“人和利时”,也是凸显和利时未来将继续以人为本,包括以员工与客户为本,在新的管理团队带领下再创佳绩。

企业

  凌翔磁悬浮输送见证“中国智造”新力量

  11月17-19日,在2024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上,湖南凌 翔磁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凌翔磁浮”)携凌动MTS磁 浮环形线、磁浮接驳线、三合一直驱模组等系列产品及方案隆重亮 相,全方位展示团队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成果,赢得了众多行业专 家与专业用户的关注与青睐。

  作为磁浮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的头部企业,凌翔磁浮围绕 “电磁力控制+传感”核心技术构建了“以磁浮交通为旗帜,以磁浮 工业产品为支撑”的“同心多元”业务架构。在磁浮交通领域,凌

  翔磁浮的磁浮列车电磁悬浮控制器、测速定位系统等关键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技术水平获评“国内领先”;在磁浮工业

  产品方面,凌翔磁浮虽进入市场时间相对较短,但依托磁浮交通领域积累的领先电磁力控制与传感技术优势,以及轨道交通 行业严苛安全性要求形成的质量管理体系积淀,凌翔磁浮工业传输产品得以快速发展,跻身“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JIO[1)F9{CYR)BZU36CG`]U.png

  进博会启动全新战略合作,丹佛斯共享“脱碳”机遇

  11月6日,全球领先的“脱碳”业务合作伙伴丹佛斯在进博会上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启动六项战略合作协议,同合作伙伴 一道推动丹佛斯“脱碳”解决方案的应用,帮助合作伙伴提质增效的同时推进行业绿色转型。

  本届进博会丹佛斯以“赋能绿色转型”为主题,聚焦能源、工业、城乡建设等行业。大会上同丹佛斯签约的合作伙伴包 括聊城水务集团、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赛来 默中国等,涉及业务领域包括智慧水务、矿山、绿色建筑、冷冻冷藏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

  丹佛斯中国区总裁徐阳表示:“进博会是集中展示我们领先的绿色解决方案、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加强客户合作的理 想平台。只有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携手推动‘脱碳’解决方案在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才能快速推进 行业绿色转型进程,进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贡献力量。”

  步科携手三菱电机开启常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的 数字化革新之旅

  10月底,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常州举行了一场 关于常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投产项目的启动仪式。步科董事长 兼CEO唐咚、常州运营总经理加纳、数字化总监顾江磊以及三 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工业数字化推进事业部总经理 长谷宏明先生带领的项目团队共同出席了这次启动仪式。

  此次与三菱电机的合作,是步科为全面升级其常州智能制 造生产基地,以世界级标准打造高质量、低成本、快交付的智 能制造典范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步科旨在将常州生产基地打造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地位。

  步科常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约为五万多平方米,规划了伺服系统、人机界面、PLC、低压变频器等产品的智 能组装生产车间,建成后将达到规模化年产几百万产品交付能力,因此工厂将追求产线及仓储物流的精益布局、提升自动化 生产水平、全面升级数字化生产系统,生产线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7T_YAKG0O8E[STSM0F_~SB.png






中传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中国传动网(www.chuandong.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0755-82949061联系。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中国传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伺服与运动控制

关注伺服与运动控制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直驱与传动

关注直驱与传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中国传动网

关注中国传动网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热搜词
  • 运动控制
  • 伺服系统
  • 机器视觉
  • 机械传动
  • 编码器
  • 直驱系统
  • 工业电源
  • 电力电子
  • 工业互联
  • 高压变频器
  • 中低压变频器
  • 传感器
  • 人机界面
  • PLC
  • 电气联接
  • 工业机器人
  • 低压电器
  • 机柜
回顶部
点赞 0
取消 0
往期杂志
  • 2025年第三期

    2025年第三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三期

  •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二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二期

  •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一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5年第一期

  • 2024年第五期

    2024年第五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五期

  • 2024年第四期

    2024年第四期

    伺服与运动控制

    2024年第四期